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工作实效要跳出形式主义“围城”

时间:2024-02-26 17:08:28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已在集中整治中被大大压缩,但顽疾依然未被彻底根除,仍有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屡禁不绝,“喘口气”老问题就反弹回潮,“歇歇脚”新问题就时有“冒头”,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不得不把功夫用在装样子、走过场、搞形式的“无所谓”事情之中。整治这一沉疴顽疾非一日之功,唯有深挖根源、久久为功,戒除“三种形式主义”,跳出形式主义“围城”,不在形式上“秀出花样”要在成效上“干出样子”,形成干事创业良好局面方能祛病除根。

“强信念”破除“心尖上”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新动向新表现不断,与一些党员干部能力本领上有短板,主观上又不求新知、不学新业有很大关系,才造成想干不会干、想干不能干的困局。工作中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推进工作只靠开会、发文、检查“三板斧”,最终形成“嘴上喊打、身子不动,明知不对、还陷其中”的恶性循环。我们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常想“是什么”、常问“为什么”、常思“怎么做”,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不对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提出硬性要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改进工作的能力本领、思路举措。

“察实情”破除“脚尖上”的形式主义。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然而,个别党员干部把调查研究当成布置的任务,屁股离开了办公椅,步子迈出了会议室,但却热衷于“匆匆来一趟,草草看一眼”,不带着问题来、也不拿着办法回,既无调查也不研究,听的是耳熟能详的“标准答案”,看的是精心打造的“示范点”,访的是精心挑选的“示范户”,一道道隐形的“围墙”让调研找不准问题、摸不清实情,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鱼水关系”异化为“需要时跳进来,不需要时跳出去”的“蛙水关系”,消耗着党群干群鱼水之情。刹住“脚尖歪风”就要做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多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随机走访、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深入偏远农村、小微企业、卫生院、中小学等基层单位,全面掌握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切实把实际情况摸实,把存在的问题摸准,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摸透,确保“调”有所得,“研”有所获。

“出实招”破除“笔尖上”的形式主义。指标化考核被广泛运用于乡村工作中,工作任务也存在层层加码的客观现象,党员干部分身乏术只能用“笔尖”来应付,“妙笔生花的材料看上去满满当当,实际却“空空荡荡”。重“说功”轻“做功”实情“缩水”、意见“潜水”、数据“注水”,笔尖“造假”屡禁不绝。工作中“兵马”未动、“材料”先行;汇报工作时戴上“放大镜”夸大成绩,甚至把“勉强完成”变成“前所未有”,使本应求真务实的工作材料变成了“套路满满”的文学创作,对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或视而不见或抓而不实推诿扯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力戒笔尖“造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真干、快办作为履职尽责的要求,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而不是文字书写、材料堆砌上,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坚决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对上”“对下”相统一。(赵思楠)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