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有一种青春叫鲜衣怒马,有一种青春叫不负韶华。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青年干部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自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做到立志于绩、实干于事、聚力于为,念好自设建设“一字诀”,锻造信念坚定、本领高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第一方阵”,向着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赴汤蹈火、勇毅前行,投身火热实践,谱写青春华章。
“一成不变”加强理论武装,让政治素养“一路提升”,走好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第一方阵”。天下大德,莫大乎忠。忠诚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的精神信仰。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从“以我青春之生命,延华夏之年华”的陈延年,到“双脚走在泥土里,生命定格在夏天”的黄文秀,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再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零零后戍边战士陈祥榕......每一个“脚印”都闪耀着如磐信念,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用行动践行了初心。时代各不相同,初心一脉相承,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头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灵魂,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始终沿着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奋斗方向行稳致远。
“一贯到底”提高自我修养,让业务本领“首屈一指”,走好专博结合、素质过硬的“第一方阵”。“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对于青年干部来说,扎实的能力素养不仅是干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石,更是增强内心定力、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自我修养的养分之源。当前,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青年干部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更要坚持在常学常新、久久为功中丰富业务知识、掌握理论精髓、提高业务素养。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广大青年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锤炼自身本领,钻研业务知识技能,广泛涉猎经济、文化、社会、农业等领域知识,成为熟悉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的“活字典”和“业务通”,争做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深度结合,善于自觉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一如既往”坚持人民至上,让优良作风“从一而终”,走好深入基层、为民解忧的“第一方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翻开党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双向奔赴”,深刻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的历史归根结底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答卷史”。新的百年征程就在眼前,广大青年干部要将人民“置顶”,悟透“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从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具体的“微”实事做起,尽心竭力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做到听民声以知民忧、察民情以知冷暖、问民意以知民困,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始终如一”守好纪律规矩,让良好形象“一尘不染”,走好风清气正、先锋模范的“第一方阵”。《说文解字注》有言,“廉之言敛也”,“又曰廉,棱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可见,一个“廉”字,具有知收敛、讲清正、重节俭、克私欲等丰富内涵。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作为青年干部,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更要始终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要涵养浩然正气,始终保持着审慎敬畏的自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坚决守住防线,把好关口,做到言有所止,行有所界。同时要时刻绷紧“思想之弦”,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以“检身若不及”的思想觉悟,拿党规党纪“扫描”,与先进典型“对照”,自我检视、深刻剖析,自觉净化生活圈,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不断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用好作风涵养好家风,算清家庭“廉政账”,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甘茜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