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承建的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厂房机组混凝土全部施工完毕,为年底全部机组投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上游约5km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流域在建设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站,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的骨干电源点,是国家和青海省重点能源项目。该电站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73.04亿千瓦时,建成后可满足28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抽水蓄能、光伏、风力发电及化学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助推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跑出“能建速度”
仅三年的时间,以邱长华为代表的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玛尔挡项目管理团队锲而不舍、坚守奉献,把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成为一座新的水电明珠。他们挖出了数千米长的地下洞室群,相当于25层楼高可容纳6架波音737客机的地下厂房,浇筑起67米高的进水塔,完成了5台机组混凝土浇筑……邱长华表示:“项目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的大力指导和全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项目部全体员工的不屈不挠与齐心协力,在保证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跑出了‘能建速度’”。
“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速度在水电工程领域是绝无仅有的。”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电建设的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玛尔挡项目部生产经理何小波说,“我们这么大的厂房,开挖先要打交通洞,然后进入厂房后分9层开挖共75米高,正常开挖一般需要26个月以上,除去疫情和炸药供应影响的时间,我们仅用了20个月,比投标工期提前6个月;然后从第一方混凝土浇筑到首台机组发电基本上需要500天左右,这边也就401天完成,开挖加混凝土浇筑我们共提前7个月完成首机组发目标”。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水电工程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带,选择来到陌生的高寒、高海拔地区,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决心。不过,对于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者来说,挑战远不止这么简单。
玛尔挡水电站地处平均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每年冬季长达6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氧气含量更是不足内地的60%,恶劣的条件导致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劳动者的体能严重下降。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是中国能建葛洲坝水电建设者一直传承的铁军精神。为确保工期目标,早日建成这座高原上的水电明珠,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玛尔挡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常年坚守施工现场,通过技术革新,变冬歇期为攻坚期,全力推进电站工程建设。
在过去的三个冬季,玛尔挡水电站建设现场一面是雪花飞舞,寒风刺骨;一面是一幅人与机械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玛尔挡水电站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优异成绩。
——提前56天完成了国内在建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开挖;
——首台机组提前3天浇筑至发电机层并向机电安装标交面,创造了同规模地下厂房13.5个月完成土建向机电安装交面新速度;
——岩锚梁浇筑质量达国内领先水平;
——仅用43天完成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安装及二期混凝土浇筑,较计划工期缩短137天;
——年生产混凝土73.6万方,连续5个月月平均超8万方,创同类工程混凝土生产历史新记录。
工匠精神与不懈坚守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项目得以快速推进的源动力,如今,这种精神仍在雪域高原的这片土地上传承与发展。
金仕卫是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玛尔挡项目部综合队队长,拥有国资委“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湖北省行业技术能手””中国能建工匠”等荣誉称号,自2014年来到玛尔挡,10余年不忘初心,坚守一线,始终保持公司优良传统。其负责的综合队4个人,负责整个厂房标段供水和供电,管理24台变压器,配电柜100余个,放的电缆就有1万多米。
“金队长,3283平台配电柜没有电了”“金师傅,前方调度室水池没有水了,你去看看是不是水管又冻住了”……玛尔挡水电站施工现场上,不管是项目部还是作业队伍,都流传一句话,不论是哪个地方需要供电,老金师傅总会说,行!没问题,我们抢一下,保证可以按时通电。
金仕卫40岁来到玛尔挡,现在已经50出头,看到电站开始发电,他说:“我刚来的时候这个地方水、电都还没有,都是我们一点点从外面接进来,再到每个部位,现在看着厂房里面明亮如昼,再看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这个成就感还是很自豪的”。
祁学多下是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玛尔挡项目部一名施工员,他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他来到玛尔挡水电站工作已有两个年头,每天带着作业人员,穿梭在水电站地下厂房和各个隧洞。“不觉得辛苦,我反而认为这项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很喜欢这份工作”,两年来,看着玛尔挡水电站一点点的逐渐成形,看着能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祁学多下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同样的,和他一样的当地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觉得能够把这样的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好,是年轻人无比自豪的事情。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每一位坚守在玛尔挡水电站的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者都选择了以水为伴,以梦为马。面对狂风暴雪和各类施工难题,他们以坚韧和勇敢、责任和担当,在雪域高原上铸就了一座新的水电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