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与湿疹存在什么区别呢?这个是很关键的,对你以后的预防与有效的治疗脂溢性皮炎是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下面就为你详细解说下。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损害为暗黄红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生长增多所致。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机理为迟发变态反应。多由于某些外界刺激与机体内的敏感因素互为影响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如动物性、植物性因素、各种强化刺激均可诱发本病。故去除外因后,往往不易痊愈。临床主要特点为多种疹形的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较剧,常泛发或对称分布,病程较长,易迁延而慢性化。湿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患者往往有过敏性体质,家族中有过敏性病史。天气变化也和湿疹的发病有关,如夏季皮肤多汗易被浸渍。冬季皮肤易乾燥皲裂,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较多,坚持治疗一般能减少复发,达到痊愈。
脂溢性皮炎的症状表现:
1.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4.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诊断依据:
1.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分布对称;
2.皮损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如头、面及皱襞处等;
3.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疗原则
一、全身治疗:
1.维生素B2、B6和复合维生素B等;
2.瘙痒剧烈时,可给镇静止痒剂等;
3.炎症显著或炎症范围较大时可短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
二、局部治疗: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可以选择外用中药制剂的兰雪芙霖肤脂平,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专业产品,主要成分为金银花、苦参、蒲公英、薄荷脑、百部、冰片等中草药精华,不会刺激到皮肤,可以放心使用。
用药原则
1.一般选用维生素B族药物。瘙痒剧烈时,可选择1-2种按组胺类药物;
2.类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治疗不能控制时可选用强的松口服;
3.同时选用适当的外用药。
预防常识:
本病一般诊断不难,但应提高警惕与红斑型天皰疮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热水肥皂洗头,避免诸如篦头发等各种机械性刺激。
上面就是我们为大家解说的脂溢性皮炎与湿疹存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