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作军 张旭培 张潞潞
进入冬季的淮河源头——桐柏大地寒意渐浓,但聚首在桐柏茶种场的干部职工们心里却暖意洋洋。他们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身挎竹篓,挥舞着手中铁锹,穿梭在山间茶林中,补种着龙井43号茶树种苗,播种着茶叶新品种“茶场1号、茶场2号”及对比品种“鸠坑早”。开沟施肥、补苗浇水、回填管护整个过程有序进行,他们用辛勤汗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勾勒出冬季山间地头一幅繁忙和谐的画卷。
“我们茶种场每年都要选育示范一批茶树新品种,这些新茶种经过我们多年反复种植试验,最终成为自己的当家品种,来服务全县茶树的更新换代,促进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良种繁育到名茶研制、红绿茶加工、新技术示范推广、茶文化展示,一道道程序看似简单,实则离不开种茶人的耐心、制茶人的匠心、茶文化推广人的初心。”茶种场负责人杨莉信心满满地说。
在茶种场等企事业单位牵引带动下,桐柏县茶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该县茶产业已拥有16.7万亩生态茶园,综合产值超20亿元,带动全县15个乡镇、114个村、50000余人从事茶叶生产,销售茶叶门店近300家,茶企百余家。“桐柏玉叶”茶加工工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桐柏茯砖茶”以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成为河南黑茶产业的翘楚。桐柏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县”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茶产业是桐柏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提出“远抓茶近抓艾,香菇兰花致富快”长短结合的新发展理念,倡导政府、企业、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特色产业“大舞台”,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叫响“桐柏”品牌,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把农民群众镶嵌在产业链条上持续稳定增收,不断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政府“搭台”布局产业链,下好特色产业“先手棋”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引导、规划、协调、监管的重要作用,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布局,积极作为,主动下好特色产业“先手棋”。“一盘棋”统筹谋划。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桐柏县实施茶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艾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品牌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专项指导政策。明确以“茶艾菌花”特色主导产业为发展方向,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上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村集体特色产业发展,为下步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张图”精准布局。谋划建立以茶叶为主导的茶、艾、菌、花“4+N”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着力构建茶叶、艾叶、食用菌和兰花产业集群,积极助力产业强镇项目在桐柏落地生根。2023年3月桐柏县固县镇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着力打造茶产业专业镇,走以“茶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之路。朱庄镇正在谋划申报以食用菌为主的产业强镇项目。积极推进桐柏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各乡镇(集聚区)立足乡镇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谋划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全县初步形成“一县两区,多元多产业”的产业园发展格局。“一条链”协同发展。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在“产、加、销”环节的聚合发展。一方面,着力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堵点”和“盲点”,打造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到市场流通的全链条体系,推动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实现系统化整合、无缝式协作,精心布局协作发展型农业。另一方面,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要素的贯通,推动原料生产、产品加工、仓储运输、新型销售等“链式”发展,精心布局环节联动型农业。
企业“唱戏”构建创新链,打造特色产业“金招牌”
企业是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引擎,牵引着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创新、流通、就业岗位提供、价值转换与创造等作用发挥。
龙头带动“立根基”。该县持续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截止目前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所培养企业在茶叶、油脂、林果、畜禽养殖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产业链“链主”的优势,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更新设备,扩大产值,积极带动相关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动力。创新赋能“拓空间”。一方面,以奖补促创新,印发《桐柏县农业产业项目奖补办法》,桐柏县在2022年到2024年共设置1300万元产业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品牌建设、企业升级改造、企业发明专利、两品一标认定等,为特色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以研学促创新,积极推动桐柏县农业企业与“大院大校”产学研合作,通过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头雁”项目等活动,前往高校学习宏观政策、创新理论、品牌建设、电商直播等方面内容,推进该县产业和产品创新。最后,以参展促创新,桐柏县农业农村局每年积极组织县域内农业企业参加省、市、县三级展会活动,学习县内外优秀企业经营经验和创新之法,以特色亮点为驱动,让更多桐柏特产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品牌创建“激活力”。做强县域内农产品品牌,激发企业创新动力。积极推动“两品一标”、品牌认证等工作的开展,截止目前该县共累计申报“两品一标”证书50余张。充分挖掘产业优势,打造公共品牌,2023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中,“桐柏玉叶”“桐柏红”县域两大公用品牌均跃入“全国茶叶百强公用品牌”序列,“桐柏玉叶”“桐柏红”公用品牌价值合计达28.95亿元。
群众“分红”共享利益链,奏响特色农业“致富曲”
倡导“共享”理念,让群众成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切实受益者。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一是通过电商“赋能促销”。借助短视频发展平台,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业”,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了今达、云书网等本土电商平台企业,创建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镇、村级电商服务站210个。全县3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发展成为电商主力,服务农民20余万人。二是产业奖补“增收”。建立茶、药、菌、果、畜、稻渔种养6类标准综合体建设,主导农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9%以上。引导脱贫户、监测户按标准发展特色产业,2023以来,为1.2万余户发展产业的农户发放产业奖补千万余元。三是农旅融合“提质”。该县深化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观光游向度假游、康养游、研学游转变,大力开展生态采摘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外延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向新型消费靠拢。将把茶、艾产业作为打造康养产业的引爆点,紧紧围绕“生态淮源、文旅名县”发展战略和茶、艾产业的绿色、健康展开。以“绿色桐柏、红色精神”为特色,一方面,建好茶祖小镇、“艾”情小镇等系列产业旅游融合线路,走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做好茶、艾文化,茶、艾产品以及旅游产品的展示窗口,拉动省内外茶、艾产业及健康产业资源向桐柏集聚,最终达成产城融合,驱动县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茶节、端午采艾节、开办茶、艾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茶、艾知识,弘扬桐柏茶、艾文化,提升桐柏茶叶、艾草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