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深度报道>正文

丈量乡土,播种希望:江西农业大学“三下乡”实践队的乡村成长记

时间:2025-07-09 17:59:28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6月29日,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童”行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启程赴红色乡村赣州市大余县杨梅村开展以“挺膺担当砺青春,‘童’行筑梦绘新篇”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假期体验的同时,让队员们在服务中体会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校地携手献爱心 物资捐赠暖童心

6月30日,值建党104周年之际,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高亮带领实践队员们赴赣州市大余县杨梅村,将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笔记本及文创布袋等物资送到孩子们手中。接过崭新的学习用品,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纯真笑容,眼中充满欣喜。此次捐赠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切实的物质支持,更传递了农大学子对留守儿童的深切关怀,播撒了感恩与希望的种子于孩子们心田。

稻田课堂话农事 勤俭美德植心间

在节约粮食的主题课堂上,实践队员以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为引,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程。屏幕上,秧苗破土而出、稻谷日渐饱满金黄、农民挥汗劳作的画面交替呈现,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一粒米”的艰辛成长。课堂尾声,孩子们在“节约粮食倡议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个签名,更是将节约意识转化为“珍惜每一颗粮食”实际行动的承诺。他们用这样的方式,争当粮食节约的小小守护者。

非遗文化进校园 传承创新育自信

“为什么红脸代表忠义?”面对孩子们充满好奇的提问,实践队员巧妙结合《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等经典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红忠白奸邪黑刚直……”一句句深入浅出的口诀,将脸谱色彩背后的文化密码一一解开,成为孩子们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钥匙。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传统程式,更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与理解。他们大胆配色,为脸谱注入童趣与个性,让古老的非遗艺术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这方小小的绘制区,正悄然为孩子们厚植着文化自信的根基。

安全教育筑防线 守护成长护未来

在防溺水安全宣讲课堂上,实践队员创新形式,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将安全知识转化为易学实用的求生技能。聚焦“同伴落水如何施救”,孩子们讨论热烈,应对步骤清晰。真实案例改编的警示片以震撼画面诠释“生命至上”。这堂生动安全课,为留守儿童提升风险识别与自救互救能力提供了指导,暑期临近,为他们筑起生命守护屏障。

农田采摘享丰收 劳动实践乐无穷

晨光中,实践队员们走进瓜田开启“丰收实践课”。藤蔓间墨绿南瓜垂挂,队员们俯身轻托,摘下大地馈赠。汗透衣背,指尖沾泥。亲历劳作,学子们深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体悟丰收背后凝结的辛勤汗水。这堂“田间课堂”,让青年在泥土芬芳中培养知农爱农情怀。

创意拼贴展童趣 艺术启蒙润童心

实践队员们走入课堂,带领孩子们制作树叶创意拼贴画。子们在乡野间这一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与艺术创造力。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承载着他们对乡土自然的热爱。这堂生动的乡土美育课,让自然之美浸润童心。

拜访英烈家属 赓续红色血脉

在教学的同时,实践队员专程拜访革命先辈刘世华老人家属。家属深情讲述老人的峥嵘岁月与革命事迹,令队员们深受教育和感动。此次寻访,让青年学子直观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无私奉献,决心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

红色走读忆峥嵘 传承精神强信念

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梅岭三章纪念馆和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开展红色走读活动。在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一段段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同学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此次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童”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已完美收官,实践队员们不仅为乡村孩童带来丰富有趣的活动,更在走访实践中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他们满怀信心,决心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后续的学农、助农、富农工作中,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文稿撰写:秦乐然、赵鑫瑶、金睿;图片提供:符佳宁)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