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东方的灵感: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设计师

时间:2018-08-27 09:07:50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日新月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让人很难跟上它的脚步。曾经的中国设计,被外界认为充满了异国情调,不断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眼球,如今,中国在国际设计舞台上的表现也非常引人注目,很多在国际创意的浪潮中声名鹊起。当代设计师的思索和表现的主题反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设计大师的独有设计极大的影响着全球的文化,这些在各自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通常都是革新者:他们勇于尝试新创意,挑战社会传统,用他们充满灵感的设计开创新天地。我们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评选,并广泛采纳数十位知名媒体人和国际资深设计师的意见,精心制作并发布“最具影响力的10位中国设计师”,为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和突出成就。

“最具影响力的10位中国设计师”名单如下 :

贝聿铭 :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银大厦,中国银行总行,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设计思想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作为一名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他善于将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与现代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用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纵观贝聿铭所有作品,自产业革命以来,他淋漓精致的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师的理念,强调设计的线条感、实用性、拒绝过度的装饰,为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引领者时代的步伐。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中极力追求光线、透明、形状。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戴帆 : 魔鬼建筑师

戴帆是前卫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设计师之一,在北京和纽约成立DESTROY建筑设计事务所。“宇宙宣言”(Universe Manifesto)建筑展,被媒体和建筑评论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具野心的建筑计划”。戴帆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而达到的一个全新的境界—必须重塑方法论,必须构筑新概念。“宇宙宣言”不仅仅是关于建筑革命性的观念,更是一场关于前卫的宇宙思想的探寻。“宇宙宣言”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旨在重新描绘了建筑的方向。设计作为解放的工具,戴帆挑战和反思的是人们日趋模式化的知觉结构和思维套路,以设计不断地触及我们文化的边界,正是这些边界和界限,标示出一种文化的性质,他的作品冲击着设计圈乃至全社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产品设计、当代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不能避开他思想的锋芒。戴帆的作品展现了一种非人的宇宙论,一个完全没有我们的世界,一个没有光亮、没有希望、甚至没有信仰的非人的外部,那个超自然神秘的外部,充满一种史诗的超自然科技神秘感。而另一些人评价戴帆的作品是一种带有科幻风格的悲观主义者。他的艺术涉及到的是 :所有可能中,最不可能的可能性;所有概念中,最不可设想的概念;所有考虑中,最不合时宜的考虑。戴帆的作品暗示我们不能再像后现代主义那样,用那种极度碎片化和个体化的感受来理解存在,理解光明,相反,在庞大的穹宇中,我们需要用一种超越我们感受之外的能力来涉足一些从未涉足的事物——生命之后。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马可 : 传递东方美学的服装设计大师

马可,服装设计师。1995年获得中国首届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2006年,马可在珠海创建无用设计工作室,从2013年初起,设计师以个人身份为第一夫人彭丽媛,提供专人定制服装服饰,获得广泛好评;2014年马可创办的无用生活空间在北京开幕。2007年2月,35岁的马可首次携其创建的“无用”品牌应邀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作品“土地”。马可说自己是一个崇尚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她会一直坚守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初心,具有社会责任与文化立场。她为衣装背后的中国气节和风骨而设计,为“创建一个能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价值的民族原创品牌”而努力,二十多年来,初心不改。答案是,她想做一个真正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在她看来,设计师不应该再是一味地只为展示个性,创造短时间的流行的消费促进者,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不仅是属于企业的,更应该是属于社会的,应该首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而这社会的责任,之于未来是要保护生态,不做短命产品和一次性产品;之于现在,是要体现在本职上,这也是“一个设计师的道德”,就是要不做过度的设计,不企图引发更多的盲目消费;而针对于过去,是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最好的传承,不应该是出现在博物馆,而应该是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里,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精髓的部分融合在设计中、产品里,能够引发穿着者对于精神世界的挖掘和思考,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设计的立场。”马可表示。她的“无用”首次发布会震惊了国际时尚界。2007年2月,“无用之土地”作为巴黎时装周开幕当晚的主打秀登场。模特身着“泥土”妆,站在灯箱展台上做静态表演,观众可以走进场地,在表演者之间穿行观看。去山村探寻传统手工艺,她隐匿在中国许多边远山村,探寻几乎消失的传统手工艺。看民间手艺人绣花,她可以不知疲倦一蹲几个小时,然后自己拿着学。她谈到其设计理念: “老一辈手工艺人敬天、惜物、爱人。他们依时而动,取材自然、磨炼技艺,做出有温度和情感的东西。所有创作皆发自物件最本真的属性——承载生活。这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人生哲学。”

图片9.png

靳埭强 : “画字我心”国际平面设计大师

靳埭强,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奖创办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动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靳氏的作品在本地及海外获奖无数,是首位设计师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唯一设计师获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首位华人名列世界平面设计师名人录、并获英国选为二十世纪杰出艺术家及设计师。其艺术作品常展出海外各地,曾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地多次策划及举行个人展览,业内称呼他为“靳叔”,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埭强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 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图片10.png

靳埭强说:"我不是天生的设计师,只是自然地从生活中培养潜能。热爱生活帮助我领悟宝贵的人生观,同时给予我神妙的创作动力。靳埭强在1970至80年代的水墨画揉合较多设计元素,后转为写实风格,多取材自中国山水。靳氏的作品,是结合文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参考了行草书法的结体,一些作品化成七或九屏跃动 的云山及流水,将设计和艺术、山水与书法融合。远看,是气势磅礴的行草,近观,是峰回路转的山水,靳埭强以设计师的精心布局,艺术家的率性挥洒,将胸中幽壑倾注于「画字我心」内。

图片11.png

马岩松 : 打造山水城市的青年建筑大师

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建筑学硕士以及Samuel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工作。马岩松获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2008年他的建成作品红螺会所被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入选2007年度设计奖并被ICON杂志提名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20名设计师之一。2008年马岩松被香港的南华早报评为年度建筑师。2006年MAD建筑事务所在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里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成为历史上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一直在寻求一条与环境共存的道路,以东方的自然体验为基础诠释着未来主义建筑。

马岩松主要作品包括中国木雕博物馆,梦露大厦,鄂尔多斯博物馆,浙江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等。马岩松认为建筑本身是对自然和环境的反应和强调,高塔的设计一直是对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有力的陈述。马岩松说:“山水城市是一个现代的城市,也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状况,但是我们更多的关注环境。我们带来瀑布、带来很多植物和花园,我们将建筑视作一个景观来对待。山水,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山体和水体,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画作是关于山水的,但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山水城市。”现代人是生活在竞争中的,信奉的是效率,因此他们很难明白中国山水画中的人为什么要经过曲折的小路登上云端的山峰,在一个叫“听松堂”的亭子下饮茶。在黄山的山水之中,有着诗人画家曾经有的诗句和画中的意境,是人在自然中感受的一种精神境界。建筑在山水中,就建成山水的样子,与壮美的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王澍 : “文人风骨”的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王澍生于中国当代建筑师,2012年度普利策克建筑奖得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主要作品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宁波博物馆。王澍是一位充满个性的建筑师,他不仅把智慧和创意运用到城市建筑的设计上,还把关注视野放到广阔的中国乡村领域,为更多人创造美好诗意的生活空间。他的作品突破了既有的规则,擅长从最为平凡的材料中,发挥出意境隽永的创意,从历史中挖掘出启迪人心的智慧。至今,被认为最能体现王澍建筑观点的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莫属。在王澍的构想中,他并没有将新校区做成当代大学统一的现代建筑规划模式,而是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桃花源般美丽的、具有传统田园特质的新型校区。普利兹克奖授奖辞称:“王澍在为我们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他的建筑独具匠心,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 “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是业余的建筑。业余的建筑只是不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把建筑看得太重要。但是,房子比建筑更根本,它紧扣当下的生活,它是朴素的,通常是琐碎的。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王澍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业余建筑工作室’,在他看来业余的建筑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性的实验建筑态度,但它可能比任何专业建筑学的实验更彻底,更基本。没有彻底性,任何建筑实验活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中国最大规模的建筑实验场,其营建方式体现了中国建筑"循环建造"的特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规划与设计在当代建筑美学叙事中重新发现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并诠释出园林和书院的精神;来自浙江省拆房现场的旧建筑材料砖头、瓦片、石头的使用,体现了中国建筑"循环建造"的特点,又是对当下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回应。“王澍的作品超越了文化冲突。”这是在授予王澍“普利兹克”奖中重要的一句话。身处传统和现代,跨越东方与西方,横亘于上层与下层之间,在弱势与强势的交替更迭下,王澍巧妙地用最质朴的手工工艺化解了文化冲突。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并贯穿始终。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张永和 : “非常建筑”的思考者

张永和,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作品包括二分宅、席殊书屋,最终成了普利兹克奖评委团里的首位中国面孔。他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同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非常建筑于1993年由张永和与鲁力佳在北京创立,现已发展成国际知名、中国领先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在以其优异的设计作品而在建筑、艺术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获得各种重要奖项、出版发表和展览等。他在国内外多个地区完成了一系列建筑设计作品,显示出了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素质和独特的创造力。对空间、对建筑的原型设计:所谓原形、原型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抛却现有建筑的一些模式、程式,对空间、建筑回归到最初的原型进行设计。虽然在建筑界、文化界享有很高声誉,但是他的建筑作品似乎都比较低调。没有夸张的炫耀,没有华丽的修饰,朴实敦厚,以人为本。他对中国对奇观性建筑的热衷十分警惕。可是,看到别人绞尽脑汁地设计那些庞大的地标性建筑,他心里不痒痒吗?“十年前,我还有些纠结。现在我想清楚了,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重要的作品和好的作品,并不一定划等号。盖高大的房子,对我并不构成兴奋点。”

杨明洁 : “创造完美用户体验”的中国顶尖工业设计师

杨明洁,著名工业设计师,YANG DESIGN(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创始人,德国工业设计硕士,曾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囊获了包括五项德国红点奖以及德国iF、日本G-mark、美国IDEA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六十多项设计大奖。其作品展出于全球各大设计展与博物馆。2013年杨明洁创办的中国首家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在上海落成,其收藏的近千件工业老产品与创新设计作品展示了工业设计的历史、现代与未来。 二十多年在设计界的坚持与卓越表现,也使他成为了众多国际顶尖品牌与包括绿色和平组织、壹基金在内的文化公益机构的合作伙伴。从眼镜箱包到飞机内舱,从家电家具到公共设施的多个产品邻域均有精彩作品呈现。

杨明洁融合了德意志逻辑美学与中国人文思考的设计理念,也使得杨明洁成为了包括波音、奥迪、Poltrona Frau、飞利浦、斯沃琪、Gaggenau、绿色和平、壹基金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与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从眼镜箱包到飞机内舱,从家居产品到空间展示的多个领域均有精彩作品呈现。如为意大利知名品牌所设计的T-BOX家居系统在2011年米兰展主场馆发布,“知竹常乐”茶具系列获得了中国第一夫人的赞赏。“创造完美用户体验”是其坚持的设计哲学。如为意大利知名品牌所设计的T-BOX家居系统在米兰展主场馆发布,为百年历史的皇家雪兰莪设计的“知竹常乐”茶具系列获得了中国第一夫人的赞赏,而为壹基金所设计的系列项目则体现了他作为设计师所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杨明洁是全球著名工业设计师,曾获得包括德国红点大奖以及德国iF、日本 G-mark、美国IDEA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五十多项设计大奖,作品展出于全球各大设计展与博物馆。

梁志天 : “简约自然,以人为本”当代室内设计大师

梁志天,出生于香港,国际著名室内设计师。以现代风格见称,善于将饶富亚洲文化及艺术的元素,融入其建筑、室内和产品设计中。梁氏于 1987 年创立建筑及城市规划顾问公司,并于 1997 年重组,成立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公司设计范畴广泛,包括酒店、餐厅、样板房、住宅、会所、销售中心、办公室、商场及商店等。在过去16年,梁氏带领他的设计团队于国内及海外成功打造了很多的项目,例如位于香港的美心MX、天汇、香港 W 酒店星宴中餐厅、位于迪拜的 Mango Tree 餐厅、位于阿布扎比的 Ushna 餐厅等。在 1999 至 2013 年间,梁氏 11 度被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 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s 甄选为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其作品更囊括超过 100 项国际和亚太区设计及企业奖项,如 IIDA 国际室内设计年度大奖、Gold Key Awards、Hospitality Design Awards 及亚太室内设计大奖等。梁氏并于 2007 年成立「1957 & Co.」品牌,以完美生活为目标,进军餐饮业,透过多元化的发展,全面实践「享受生活•享受设计」的理念,与大众分享生活的艺术。

陈幼坚 : “东情西韵”香港平面设计大师

陈幼坚糅合中国艺术与工艺元素于现代设计中,以明快直接而优雅的手法,为中国传统视象注入现代生命力。“东情西韵”,是作品独“道”的地方。陈幼坚认为 “我觉得做创意最重要就是定位清晰,如果定位清楚目标明确,很多创意就会自然创造出来。陈幼坚(Alan 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在从事广告及设计行业的二十六年里,曾荣获四百多个本地及国际奖项。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老”,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柄瓷杯、茶叶盒、文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国风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他在东京新宿的高岛屋有一家命名“茶语”的茶馆,从茶馆的室内装潢和司标设计到茶具的选用,都堪称是陈幼坚设计艺术精髓,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