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村里孩子们在过节呀,他们已经盼了你们好久了”承德市丰宁县东南沟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永军激动的说。7月的丰宁,骄阳似火,一群“蓝色少年”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远赴于此,第三次踏上东南沟门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是来自廊坊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赴东南沟门村开展以“笃行不息 续力振兴”为主题的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
东南沟门村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东北部,隶属于丰宁县北头营乡,距离凤山镇12公里,是河北省重点帮扶村之一。自2018年以来,廊坊师范学院作为承载着培育高素质教师和育人使命的师范院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践行师范院校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山村贡献一份力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赴东南沟门村支教活动,相关事迹被各大媒体平台报道。
进驻村庄后,15名志愿者住进村民家中,天蓝色的背影拉着简陋的行囊,成了这个夏天东南沟门村最温暖的风景线。来不及片刻休息,志愿者们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与驻村工作组沟通交流,与家长座谈,与学生接触。面对有限的硬件设施与高涨的参与热情,驻村工作组与志愿者团队携手并进,将村委会、村小学、扶贫车间改造成了一间间充满希望的临时教室。村民们也纷纷伸出援手,借出桌椅,共同为孩子们搭建起知识的殿堂。志愿者们忘却了旅途的疲惫,他们挥汗如雨地打扫教室,细心布置每一个角落,只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
经过深入调研和细致摸底,志愿者团队策划了面向3个学段、10个年级共49名学生的夏令营课程,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数学、英语、地理等基础学科,还融入了诗朗诵、体育、合唱、美术绘画等素质课程,更创新性地加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生物标本制作、儿童法律启蒙、防校园霸凌知识以及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夏令营开营后,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热烈的回应与好评。一个特别的画面让人动容,村里一位可爱小朋友,她努力透过教室的门缝听着手工课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这一幕被细心的志愿者捕捉到,随即温柔地将这位小听众领进教室,尽情享受有趣的课堂。
为了深入了解家长与学生对于教学的真实心声,志愿者们进行了家访。他们与学生及其家长围坐一堂,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并进行问卷调查。家访中了解到一位特殊情况的小学生,由于母亲离世,只能与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生计早出晚归打些零工。面对这样的困境,志愿者们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主动承担起课后照顾孩子的责任,无论是午餐晚饭,还是休息时光,都有志愿者们陪伴在侧,用爱心与关怀为他筑起了一座温暖的港湾。
数日间,村小学、村委会、扶贫车间和村民家,都洋溢着不同年龄孩子的活力。清脆的朗读、悠扬的歌声、文体活动中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为宁静的村庄添上了生动的音符。期间恰逢细雨绵绵,师生们不惧风雨,顶风冒雨来上课,没有一人缺席。志愿者们倾囊相授,将爱心、信心和激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些孩子身上,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贴心的大哥哥大姐姐。
7月25日夏令营举办了热闹的汇报演出。学生与志愿者们携手将十一天的辛勤结晶化为一场视听盛宴展示给父老乡亲,汇演节目包括红色歌曲合唱、诗朗诵、舞蹈、武术表演、小品等。演出中,学生们还精心准备了手工绘画作品,送给家长和领导老师们,夏令营在这一刻达到了最欢乐、最温馨的时刻,成为所有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聚首不易离别更难,十一天的支教之旅结束了,志愿者和孩子们眼含泪水,相拥泪下。一位家长拉住志愿者的手说:“我和孩子都不舍得你们走,明年你们还要来呀!”。家长们真挚的谢语和孩子们依依惜别的泪水,是赠予志愿者最闪耀的勋章,他们的无私付出、耐心陪伴,都将深植于孩子们的心田,照亮留守孩童的心房和通向未来的阶梯。
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和热烈反响,让驻村工作组和全体志愿者们收获了喜悦和感动,更深刻地触动了每个人的心灵。家长们的殷切期盼,孩子们眼中的求知光芒,长久地镌刻在志愿者的记忆之中,也激起了大家对教育使命的深刻反思与坚定信念。对此,廊坊师范学院暑期支教服务队将持续深耕东南沟门村的支教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探索线上一对一教育帮扶模式,力求打破地域限制,为东南沟门村的孩子们搭建起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之光,助力他们飞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刘腾飞、魏翔宇、安雪静、谢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