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波谱引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程瑶在主导了现象级热播剧《隐秘的角落》与湛江工业遗产文旅联动营销、《三十而已》和磐安县原生态农业文旅营销两大业内教科书级别的影旅融合项目之后,彻底打响了名声,被冠以“中国影旅营销第一人”的头衔。
通过影视IP加持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农业文旅,或乡村振兴一直是近年来政府政策扶持的重点,也是影旅融合的主要发力方向。不少当地政府与影视制作方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加强当地城市的文化属性,然而创造现象级文旅效应和长尾效应却是一个很难达成的目标。尤其是就工业遗产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规模上成系统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社区,工业遗产开发的客观条件不完善,也对挖掘其深度、长期旅游价值构成了阻碍。
2003年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大会”对工业遗产进行了界定:工业遗产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此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等其他社会活动场所。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对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与再利用,不仅是减少“城市废墟”的积极举措,更是促进现代工业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爆款剧《隐秘的角落》的故事背景设定在80年代,再现了珠三角沿海轻工业城市。剧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建筑物与构筑物,镜头叙事引发了大家对于工业遗产的“公众感情”,许多人开始因为电视剧的热播开始关注珠三角工业遗产的命运,而这一切离不开程瑶及其团队的营销策划与运营。
程瑶认为,能带火工业遗产的影视剧本身得具备年代感,拥有厚重的人物、剧情基调。“你很难想象一个欢快的偶像剧将一个工业遗产打造为情侣圣地,倒是年代剧往往能掀起工业遗产的打卡热潮。”《隐秘的角落》不仅是发生在1980年代的故事,而且是一个人物设定复杂、剧情千回百转的悬疑剧,整体具有“暴风雨前夜”般极度压抑的文学基调,因此生锈、破旧的工业遗产反而能唤醒公众DNA里对人性的幽暗的探索欲,甚至是一种“瘾感”。利用这种“瘾感”做适当的影旅营销,能够在互联网“丧文化”语境的当下,掀起爆炸式传播效应。
程瑶将这种营销秘诀总结为,将工业遗产定位为特定年代或历史的见证者,并将其与特定的文化回忆,包括流行文化建立深度的绑定关系,再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将其变为年轻人之间有力的社交谈资,是最容易引发现象级效应的文旅营销途径。
这样的秘诀也同样应用于“影视IP+农业文旅”的营销之道。程瑶负责的《三十而已》影旅营销为当地乡村短时间内带来了将近百万的旅游收入,把乡村振兴践行到了实处,而不仅仅是口号。
电视剧《三十而已》在浙江磐安县取景,将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药材之乡的磐安县以一种非纪录片、非旅游宣传片的方式推入大众视野,从传统的官方正式宣传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营销,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裂变营销效果。一个电视剧相关网络新热词的出现,好过在火车站、地铁、飞机等大众交通场所植入广告,因为热词有在大脑中自动循环的能力,相当于铺陈式植入。
此外,程瑶推陈出新地将《三十而已》磐安县的影旅营销与当下流行的传统文化复兴绑定了起来——中国茶文化。程瑶认为,影视文旅的本质,是以景观的视觉刺激为“皮”,以传达的文化内核为“骨”,共同传达一种个性化审美取向、心中桃花源,抑或是一种生活态度,将电视剧的“造梦”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给疲惫不堪的现代人短暂的喘息空间。
那么如何更加在深层意义上给予现代人这种精神上的“避风港”,便是影视文旅营销最应该关注的部分。程瑶称,农业文旅前期以影视引入一种生活态度,后期则需要树立品牌,才能形成足够的长尾效应和成熟的产业链,而不只是赚取一时的快钱。农业文旅目的地,如果在文化上打造成功,那就事半功倍。全域旅游时代,传统的文物景点成为基础款产品,吸引游客的是更多将本土文化、现代时尚和互联网思维创意结合的爆款产品或新业态。通过影视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配套旅游设施与环境上要保持村落更新、人文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性,如果能形成自然村落社区则更有优势。
工业遗产和乡村振兴是比其他都市旅游更加复杂、难运营的影旅融合板块,程瑶为了让“影视IP+文旅”营销模式能够规模化、标准化地推向更多城市和乡村,以案例为基底开发了一系列智慧影旅软件,为影旅行业添砖加瓦。(文/李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