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中南大学黔路同行支教团走进贵州省铜仁市楼上村

时间:2024-08-12 09:35:38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中南大学一支由黔路同行支教团成员组成的“益起黔程”暑期支教调研团队,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深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楼上村,开展了为期十二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南大学黔路同行支教团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怀揣着担当奉献的精神,书写一个又一个关于爱与传承的故事。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乡村实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彰显中南学子的青春力量。

慧启童年:多彩课堂绘假期

实践开始前,支教团多次开会讨论,确立了以“思政课堂”、“推普课堂”“博识课堂”、“活力课堂”、“安全课堂”五大课堂为主体的多元化素质教学框架,并积极与相关部门及单位沟通协调,与校团委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合力守护同学们的七彩假期。

随着“心连心,共成长”破冰见面会的成功召开,楼上村的同学们对老师们有了初步了解,纯真的脸庞上洋溢着对支教老师们由衷的喜爱。手工课上,主讲老师吕家盛和杨雨欣为同学们准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模型,小手和大手的合力拼接中,同学们既锻炼了空间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梦想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了根。一吟千年,诵贯古今,在诗词课堂中,主讲老师孙语瞳依托于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团所录《鹿寨》《长干曲》等作品的教学音频,进行吟诵教学,同学们亲身感受其中的韵律起伏,体悟古诗文的优美意境。科学课堂上,主讲老师唐佳璐设计了“不会掉的乒乓球”、“神奇的纸巾”、“隔空点蜡烛”、“自制小雪花”等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当倒扣装满水的瓶子、乒乓球被吸在瓶口时,同学们激动地叫了起来:“好神奇!真的被吸起来了!”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将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从而提高同学们对科学、科技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图为手工课堂上学生成果展示。唐佳璐 供图

除了素质拓展课程之外,支教团每天还额外增加了两节学习辅导时段,精准对接同学们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答疑解惑,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与兴趣,更在日复一日的指导中,以真诚与耐心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辅导老师杜云昊说:“每天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就顺道把村里等着辅导作业的小家伙们一个个带上,到最后就是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了,心里特别满足!”

智享晚年:爱心夜校暖夕阳

在实践过程中,支教团成员了解到,为了丰富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生活和谐,楼上村会定期召开老年夜校,邀请志愿者来授课。在村委会副主任周廷刚的推荐下,支教团成员成为了夜校的志愿老师。

消防安全课上,主讲老师熊豪结合楼上村的实际情况,从老人日常容易忽视的问题入手,向他们传授了日常防火措施和起火应对措施,其中特别强调了楼上村木制房屋的火灾隐患。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网络诈骗的触手也伸向了防范意识不深的老年人,因此支教团也专门设置了防诈骗课程,主讲老师陈洪杨用贴切的当地方言和生动的小剧场演绎,为老人们讲述了新型诈骗的手段和防范措施等内容。为响应国家关于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号召,支教团还特别开设了日常知识科普课堂。考虑到老年人普通话基础薄弱,主讲老师杜云昊在授课时放慢语速,耐心讲解,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听清听懂。课程围绕老年人的饮食健康、运动锻炼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展开,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科普视频的辅助,使老人们深刻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图为老年人夜校课。 陈洪杨 供图

在陪伴任永平奶奶回家时,她十分感慨:“你们带来的都是先进的现在的知识,我们是很愿意学的,这样的课堂让我们觉得社会还在关心我们,都是好孩子!”主讲老师陈洪杨说:“看到我们的准备对爷爷奶奶们有所帮助,我真的很开心。同时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比如勤劳、善良、愿意接受新知,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深耕田野:专项调研进行时

授课之余,支教团成员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文物保护传承”“教育理念与教育现状”等主题进行专项调研。

楼上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丰厚且独特的文化资源。古戏楼、歪门斜道、天福古井、楠桂桥……经过充分的实地调研后,支教团启动了“小小讲解员计划”,旨在通过孩子们的纯真视角与地道乡音,记录与讲述景物背后的故事。当团队成员走进养正书院时,阵阵悠扬的古琴声传来,古琴老师周政文介绍说:“自明朝周家在此安居后便开始了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许多景物背后都有着很多古老的传说。在政府的支持下,现在养正书院对村里的孩子们都是免费授课,只需要交基本的书墨费,他们太幸福了!”

村委会附近新建着一些房屋,里面住着33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在和其中一户村民邓明琴阿姨的交谈中,支教团成员了解到,邓阿姨的大女儿今年刚高考完,目前已报名一所医科大学,当问及邓阿姨的教育理念时,她回答到:“读书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娃们都能有个好前途,走出去。”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邓明琴交流。蒋超 供图

楼上村是一个侗族风情浓郁的村落,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石阡县当地方言。支教团成员们深入村民家中,细致了解当地村民对普通话的掌握和使用状况。“嬢嬢,您平时在哪些情况下会接触到普通话呢?”“小朋友,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普通话呀?”经过多家调研和走访,支教团了解到村民中老年人虽因历史原因普通话表达能力有限,但对其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而青少年和儿童则主要通过自学掌握普通话,亟需更加系统的指导。对此,支教团成员不仅通过分发宣传册阐述普通话的不可或缺性,更通过日常交流中的不标准拼读纠正,以及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推普课堂等形式帮助村民们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更好地掌握普通话,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支教是一场爱的相遇与传递。在阳光下的运动会,那一架架被孩子们放飞的纸飞机,象征着孩子们梦想与希望的启航,向着更加辽阔的天际翱翔。村主任周来运满怀希望地说:“通过各方的努力与坚持,楼上村的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条通往广阔未来的道路!”支教团成员同时也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楼上村,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的地方,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发展成为繁荣兴旺的新农村典范。

(通讯员:冯绮敏 摄影:部分支教团成员 指导老师:樊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