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云南棕树营北区社区:汇聚“小北”力量 共筑幸福社区

时间:2024-09-11 10:21:45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年来,棕树营北区社区党委始终以“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点亮每一个服务盲点”为着力点,深化“五微”党建内涵有效地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每一处“神经末梢”,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台阶、出成效。棕树营北区社区党委先后获评“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西山先锋红旗党支部”,下辖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党支部”、市级“五星级”“四星级”示范党支部。

一、凝聚“微力量”,让社区队伍实打实强起来。打铁还须自身硬,社区党委以“三个着力”建强队伍凝聚力量。一是“齐力共进”,着力建强社区人才队伍。社区通过“内训+外培”的方式,依托“社区书记鸿雁论坛”、“青春小讲坛”等平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学习任务,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到街道重点项目、公共单位参观交流,把社区干事队伍培养从“文件”拓展到“实践”、从“参观”走向“参与”,打造一支素质良好、政治坚定的后备力量队伍,先后培育社区后备力量20余名。二是“合力共创”,着力建强公共单位力量社区党委积极撬动辖区公共单位资源,搭起共建平台,与13家公共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形成每月轮值制度,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年内累计服务居民10000余人次。三是“聚力共治”,着力建强小北志愿队伍。通过深挖社区党群志愿力量,组建8支由200余名在职党员、银发先锋、居民代表、群团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小北力量”志愿队伍,形成每月固定志愿服务日,结合志愿队不同服务类型,开展文艺演出、科普宣传等各类特色活动,逐步形成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二、共治“微网格”,让居民齐心协力动起来。社区党委通过“党建+网格+自治”,织密群众服务网,治理模式从“独唱”变“合唱”。一是“线上线下”一网合力。利用现有5个四级网格,28个五级网格和45个居民交流群,构建起“线上线下”管零距离服务模式,网格员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居民反应的大事小情,卫生环境、邻里纠纷、电动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各类民生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二是“民呼我应”一室聚力。社区依托“一管五员”力量,建成社区“管家室”,通过党组织引导、物委会参与、辖区居民院坝协商、网格员走访征求意见等方式,翠羽丹霞小区成功申请维修基金40余万元,历经9年电梯故障难以维修的困难得以解决;无物业管理的晴沙里7栋院坝自治自管逐步形成,12栋占用公共空间建盖杂物房得到妥善处置,破解了无物业小区管理中的顽疾。三是左邻右舍“以家相牵”以“幸福微客厅”为议事阵地,动员辖区居民和各方力量参与家园建设,20余名有经验、热心公益的党员志愿者成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委员、院坝长和楼栋长,居民区组织队伍培养起来了,社区在政策理论上有了自己的宣讲员、矛盾纠纷上有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在社情民意了解上有了第一现场的信息收集员,安全隐患排查上最真实的观察员“一网格一居民区支部”建设得以扎实有效推动。

三、深化“微改造”,让居住环境持续美起来。社区党委多措并举,让居民在“老小区”享受“新生活”,是惠民微改造,“小举措”解决居民“大难题”。采取政府投入、社区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社区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增设的800米交通隔离栏、265个停车位让出了消防通道,杂物堆积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居民健身娱乐的“翠羽广场”,辖区环境得以“旧貌换新颜”。是引导居民自治,“小切口”推动环境“大改善”。居民有需求,社区有回应,从烟厂大院居民开展“我为院坝添点绿”活动开始,逐步引导居民参与自治,对晴沙里7栋、翠云里1~3栋院坝进行提升改造,居民院坝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原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变身成为了舒适整洁的美丽家园。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小改变”促进服务“大提升”。为解决“里子”问题,社区党委引进爱心企业无偿提供小区楼道清扫、绿化修剪服务,全覆盖清除楼道内的杂物和小广告,粉刷楼道255个;启动“亮灯计划”,更换坏旧照明设备1000余个,为丹霞花园及翠羽路 20号大院引进物业,社区和居民齐心协力在老旧小区开启美好新生活。

四、整合“微阵地”,让为民服务联起来。各类示范创建为契机,统筹推进社区在各项服务上的“提档升级”一是在服务群众阵地上下功夫。在社区建成了涵盖“全科化”窗口便民大厅、党群听书馆、儿童之家、社区老年大学等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建强服务阵地,逐步形成思想、活动、服务等功能汇聚一体的新型嵌入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是在服务群众的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党组织协调”、“社会救助关爱”、“社区联动服务”三项机制,排摸社区各类困难人群的实际需求,筛选重点救助对象,定期上门走访,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响应救助诉求,形成了社区公共单位共建、社会捐助与民政救助结合、社区队伍与居民群众共参与的服务体系。三是在服务群众需求上下功夫。通过聚合“小北力量”,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爱心敲门听你说心愿”等活动在烟厂大院将堆满杂物的废弃单车棚改造成居民幸福微客厅、将晴沙里的卫生死角改造成北区民俗博物馆;在云山支路建成“街巷之中看中华”民族文化长廊;召集爱心企业在辖区免费发放蔬菜、进行爱心义诊,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有事找小北,生活在北区很幸福”。

五、丰富“微活动”,带动居民群众和睦幸福起来。通过推行“党建+微活动”,将居民的需求变成服务的内容。一是老有所享。通过“公益微创投”活动,撬动社会和慈善资源开设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为80岁以上的老人低价供餐,为近20名90岁以上老人免费供餐;以“低尝+无偿”的形式开设10余个“守望邻里·乐享学堂”老年大学课程;联合辖区公共单位开展爱心义诊、法律咨询、独居老人家政服务等志愿活动25场次,服务覆盖群众4000余人次二是幼有所育。开设“三点半课堂”,为辖区学龄儿童提供低偿课后托管服务,常态开展“青少年成长教育影视展播”、暑期夏令营亲子活动、开笔破蒙、朗诵比赛等教育课程,丰富孩子课余生活。三是邻有所乐。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嵌入丰富服务资源,开办“小北夜校”、吉他班等青年课堂,先后开展医疗科普、非遗手工、惠民助农进社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拍摄“小北焕新记”微视频6期,展现社区有“烟火味、人情味、文化味”的幸福生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