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平凡小事 非凡坚持

时间:2024-10-15 15:23:02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走进江西省上栗县东源乡新益村,瞬间被浓浓的桂花香所吸引。随花香一路前行来到一处庭院,只见干净有序的院子、堆放整齐的柴垛、勃勃生机的树木,一位笑脸盈盈的老人正整理清扫完马路的工具,她便是新益村老党员甘梅兰,刚结束早上的马路清扫工作。

一把扫帚、一个灰斗,再简易不过的工具,甘梅兰一扫就是21年。也正因如此,熟知她的人都称她为“扫路奶奶”。

甘梅兰,今年77岁,是一位具有55年党龄的党员。1965年,甘梅兰担任妇女队长。2004年,退休后的甘梅兰担任新益村老年协会主席。2023年,由于身体原因,76岁的甘梅兰卸任该村老年协会主席。

义务扫路21年 带动身边人做好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甘梅兰的身影便出现在新益村的各个角落。她手持扫帚,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路面,每天上午、下午各清扫一次。看到她步履蹒跚地日复一日坚持,身边的村民也受到影响,纷纷加入扫路队伍。

“婶,您年纪大了,这些杂草清除起来很费劲,还是让我来吧。”说罢,甘梅兰侄子翟孟清已经扛着打草机清理起了杂草。甘梅兰却始终认为,多年的清扫已经习惯了,都是些小事。

谈及如何开始她的“扫路之旅”,甘梅兰仍记忆犹新。“当时村里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一下车映入我眼帘的场景使我惊叹,马路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甘梅兰心里暗下决心:新益村也要做到这样,也可以做到这样。

身为党员的甘梅兰以身作则,率先做好表率。甘梅兰做在手里,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以她为榜样,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不断涌现,一股文明新风正在这小村庄悄然兴起。

帮困助学 将困难群众当亲人

说到善行义举,甘梅兰可不仅仅是义务扫路。

婷婷(化名)是一名孤儿,父母双亡,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但在婷婷看来,她和甘梅兰之间有种超越血缘的“祖孙情”。

婷婷小学期间,甘梅兰每学期拿100元给她购买学习用品,初中拿200元,中专后每学期拿300元。直到婷婷毕业实习,甘梅兰依旧拿300元给她当生活费。当婷婷感到困惑时,甘梅兰不厌其烦地去她家开导她、鼓励她。目前,婷婷已顺利参加工作。

除此之外,甘梅兰还将2021年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奖金2000元捐出,成立了新益村爱心助学会。甘梅兰告诉记者:“这份荣誉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奖金应拿出来给更需要的人,希望爱心得以延续。”当年,甘梅兰还发动乡贤捐款,募集到助学资金3万余元。

2022年10月,作为选调生的朱慧玲来到新益村,甘梅兰是她驻村以来认识的第一位村民。“了解到甘奶奶的事迹后,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坚韧、执着的品质。”考虑到朱慧玲是外地人,甘梅兰担心她不适应村里生活,经常去宿舍帮朱慧玲整理床铺、清洗衣物等。“这怎么能让您做呢,我自己可以的。”终究,朱慧玲还是拗不过热心的甘梅兰。

有耐心有方法 矛盾调解“有妙招”

提起甘梅兰,村里人都知道她有一副热心肠,当邻里有矛盾,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当“和事佬”。

有一次,同村刘氏兄弟因争土地产生纠纷,甘梅兰知情后,多次往返两兄弟家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两人换位思考。经过悉心劝解,兄弟两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另一甘姓老人因买卖山岭一事与儿子儿媳发生分歧找到甘梅兰,她二话不说将老人接回家里,添加床铺悉心照料,还不忘向老人解释儿子儿媳的难处。儿子儿媳见状,深感羞愧,立马将老人接回家中。

“别人找到我说明尊重我、信任我,乡里乡亲的,应该和和睦睦。”面对大家的感谢,甘梅兰认为这都是自己家的事。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甘梅兰”这个名字却被村民叫得当当响,这是对她默默坚持付出最好的肯定。面对荣誉和夸赞,甘梅兰总是很谦虚:“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还能动,我会一直做下去。”(叶斯妮、李锡念)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