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引领公益新风尚

时间:2024-10-16 18:02:1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当今社会,志愿服务已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不仅促进了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注入了温暖与活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志愿服务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更将公益精神深植于心,为社会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力量。

一、聚焦农业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充分发挥农业专业优势,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常常前往各地的农业生产基地,如句容市果牧不忘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句容市白兔镇柏生草莓种植合作社等地,在水蜜桃、葡萄、草莓、甜瓜等作物种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实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为种植户提供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今年,学院爱心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就为百余个村庄的农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受益农田面积超过万亩。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图为农学园艺学院志愿者开展桃树疏花活动

二、校地合作,共绘志愿服务新蓝图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社区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志愿服务的新路径。通过校地合作机制,学院志愿者能够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学院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助老爱幼、城市义工等志愿服务,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土壤检测、直播助农、田间实践等志愿服务,彰显了学院在志愿服务领域的深度与广度。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拓宽了服务领域,更让志愿服务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坚实纽带。

图为农学园艺学院志愿者在敬老院开展插花活动

三、项目化运作,打造志愿服务精品工程

为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学院创新性地引入了项目化运作模式。从项目申报、评审到实施、评估,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力求将每一项志愿服务活动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同时,学院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与积极性。近年来,学院成功培育了“博爱青春”、“新禾助农”、“阳光助盲”、“非遗传承”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这些项目不仅传递了正能量,更成为了学院乃至社会的一张亮丽名片。

图为农学园艺学院开展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四、多平台融合,拓宽志愿服务传播渠道

在信息化时代,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了多平台融合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招募志愿者、管理服务项目等,极大地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参与度。同时,“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模式让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社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的尝试更是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挖掘社会问题中的创新创业机会,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图为农学园艺学院志愿者在小学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五、展望未来,持续创新引领公益新潮流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在志愿服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影响,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提高志愿服务质量。通过深化校地合作、优化项目运作、拓展服务平台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公益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未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还将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和文化,引领更多青年学生投身公益事业,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任小俊 杨淑莉)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