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他们成功解决了高铁列控“卡脖子”问题

时间:2024-12-19 16:57:33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桑达无线,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坚持岗位创新,通过艰苦的技术攻关,研制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列控模块产品,成为解决高铁列控“卡脖子”产品的重要一环。

他们用努力和坚持,不仅赢得了市场口碑,更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他们先后获得2021年度“中国电子党建工作创新品牌”、202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度、2023年度“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支部”。

他们,就是桑达无线GSM-R RM8200列控产品研发团队。

苦乐交织的科研之路

“既然决定干了,就要干到第一!”公司研发副总经理、列控产品项目经理杨胜再谈当年的初创困境,依然口吻坚定、眼神坚毅。

MT列控电台作为CTCS-3列控系统的核心通信单元,有极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要求,其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为了摆脱国外电台垄断、实现列控MT电台自主国产化,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列控系统自主化关键技术研究——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自主化通信模块技术研究》重点课题。

桑达无线公司积极响应铁路总公司及市场发展需求,迅速成立列控模块产品研发项目组,深入参与到国产自主化电台的技术攻关及相关产品研发工作。杨胜作为项目经理,扛起了该项重点技术研究的重责。

面对针对核心技术指标不达标问题,杨胜带领团队历经4年艰苦的技术攻关:大幅度提升了电台抗干扰性能,使其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解决了电台原型机功耗高发热严重问题,解决电台可用问题;解决压力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低概率的死机、重启、卡死等问题,解决电台的稳定性问题,最终电台通过了权威机构的测试认证,具备上道试用条件。

产品研发出来后,面临第一个问题:国内三大列控信号系统集成商都无意愿给做适配性测试,面对这种情形,项目组决定主动出击、协助集成商解决在新项目中采用国外Funwerk电台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同时给他们在C3列控故障分析中提供强力技术支持,展现公司在电台领域的技术实力。逐渐赢得系统集成商研发团队的信任,争取到了适配性测试机会,为电台上道试运行铺平了道路。

就这样面对国外的垄断,列控产品研发团队终于完成了10多年的技术攻关,打破了技术垄断,为列控产品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反复研磨的精进之路

“做产品,交付不是终点,服务也是核心竞争力。” 交付团队主管陈东飞说。

随着RM8200列控产品成熟度提高、用户认可度大幅上升和上道试用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增加的交付支持工作占用了研发团队太多精力,影响研发任务。为此杨胜牵头在2022年初开始组建列控产品交付团队。

团队组建初期,主管陈东飞和交付工程师李楚烽两个成员均是技术质量部的老员工,没有GSM-R协议栈知识基础,调整工作职责后学习量极大,从零开始学习通信协议知识,与研发团队悉心请教,边干边学了几个月,交付技术达到了公司要求,慢慢解放研发人力。

这段时间对陈东飞来说,可谓是涅槃重生的过程。当时团队人力不足,陈东飞需要同时兼顾列控产品交付和城轨产品交付,晚上跟进列控超时分析、与研发同事请教相关技术难点、给客户答疑至凌晨3、4点,次日又正常上班。经常一天休息三四个小时,持续了三个多月。交付团队缺编到岗加上自身技术能力提升后,分析效率提升,情况慢慢有了好转。

陈东飞告诉记者:“这2年列控电台上线数量突飞猛进,现场运用出现无线超时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出现无线通信超时故障时,我们需通过分析列控电台日志数据确认故障原因。电台日志数据经常晚上零点左右到,在接下来约2小时,数据分析值班同事要整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提供给路局客户,如果客户对分析报告存在疑问,需要充分的解析答疑。”

“而下半夜连续接听客户多个电话直至天亮,对交付同事来说是常有的事。2024年前10个月交付团队共分析了数百起无线超时案例。” 陈东飞回忆说。

交付工程师李楚烽不是“科班出身”,仅用了半年时间便从一个交付小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能够独当一面的交付骨干,得到研发同事和项目领导的认可。

在2023年,李楚烽完成上海局、北京局、广铁、南昌局、济南局、成都局、昆明局、沈阳局、武汉局、郑州局、兰州局、南宁局、哈局和太原局等14个路局的交付工作,2023全年出差天数远超250天,熬过300多个夜晚,出具的超时分析报告共计388份,处理产品售后、维修、整改的电台共计1511台,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线运行保障任务,为公司产品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营保驾护航。

而李楚烽仅仅是交付团队中的一个缩影,在众多“李楚烽”们的共同努力下,列控电台产品在2023年完成了中国铁路C3车辆所有路局的上道装车任务。

国内当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如何解决装车试用是研发完成后的一大难题,由于涉及行车安全责任考核,加之对国产自主化产品缺乏信任,各铁路局不仅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者,反而觉得带来额外的麻烦和工作量,问题陷入僵局。

办法只有一个:往上冲!市场研发密切协作,一遍一遍不停地向国铁集团、铁路局汇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情况,阐述产品的优势,在被拒绝无数次后,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终于被桑达的真诚感动,2019年3月9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DCU-300R车载ATP通信单元在天津电务段首列车正式上道试用。

撕开一个口子,还要杀出一条血路!在产品推广试用期间,正值国内疫情肆虐,市场部始终坚持敢闯敢拼、使命必达的优良品质。即使疫情凶险反复,依然风雨兼程,向着目标踔厉前行。根据国铁集团新产品使用规则,对新产品的试用年限和运营里程都有相关要求,要在短时间内在全路铺开,扩大影响力,时间紧,任务重。市场、研发党员干部冲在前头,通力合作,开始长达两年的全路试用艰难旅程,实现中国铁路有C3车辆的全部15个路局全覆盖,对接全路33个站段72个动车所,推动路局召开产品鉴定审查会10余次、故障分析会近百次,完成7个软件版本迭代,逐渐取得路局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大量艰苦的试用工作,DCU-300R车载ATP通信单元逐步取得了国铁集团和各铁路局的信任和支持。市场部成员又通过一年不下20轮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销售目标,迎来产品销售光明时刻。

通过长达5年的努力,DCU-300R车载ATP通信单元成为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当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成为解决高铁列控“卡脖子”的重要产品,进一步体现了国企担当和使命作用。(乔娜)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