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育人路径研究

时间:2025-02-25 15:35:10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作者:张可  沈阳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是2024年度沈阳工程学院社科联课题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SKYB-2024-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前,人工智能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新时代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已然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伴随着新时代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高校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高校思政工作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立足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充分把握住数字思政的时代发展机遇,更好地助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和功效。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会促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传统思政育人模式不能与新时代的发展相契合,数字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想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赋能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发展,特别是数字为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注入了新的动力,为高校思政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开辟了新的发展轨道,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完善数字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发展转型的需要。

数字助力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数字思政育人体系需要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参与,形成思政育人的合力与充分互动,大思政育人格局引领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并需要将其融入高校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数字思政对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融入数字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使得传统思想育人模式和数字思想育人相互融通,共同发展并相互促进,形成与时代契合的新发展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建立高校数字思政育人协同发展格局。高校的多个部门之间要协同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强合力才能推动线上数字资源的开发,使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才能促进协同育人工作高质量目标达成。高校思政要持续做好思政育人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不断建立和整合思政育人资源,结合学校的具体发展和思政育人的特色,需要打造具有多元化协同育人新生态教育模式,网络思政育人要充分发挥新时代育人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依托数字技术形成教育空间和时间的充分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不断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隐形的思政文化熏陶和显性的理论思想教育,有效加强数字赋能思想育人的实践模式,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水平。

数字化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研究的热点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大课题,数字融入可以进一步推动思政育人工作的深入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发展突破口。通过融入数字技术也创新了教学方法,也是不断探索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为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无限可能。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需要进一步有机结合,数字化的驱动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开发和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特别是各个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应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创新新时代思政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虚拟仿真模式,将数字应用于学生工作、思政课教学工作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可以最大化的发挥教育教学的育人效果,数字技术可以完善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思政育人开发的力度需要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促进新时代思政育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高校思政教学资源的配套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这是一个促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意味着很多高校都需要进一步建立更为丰富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这些教学资源需要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开发和运用。目前,需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教育内容、教学工具、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环节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数字化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推进学校和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通过多维联动打造数字赋能高校之间的思政教育的工作联动模式。另外,数字技术的数据功能也在不断的更新,这为高校的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学校需要投资建设数字化教室以及多媒体设备,给大学生和教师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支持,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工具,高校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数字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挖掘数字赋能思政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教学老师应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运用数字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互动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精准定位,分析学生的学情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关注程度,可以充分发挥思政主课堂和实践育人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困难点,形成完整的思政育人闭环,为思政育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和解决方案。同时数字化的融入可以建立线上互动平台,打破线下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给予学生在线讨论和实时互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以及课程外,进而营造线上和线下都能学习、都乐于学习、都方便学习的的教学氛围和育人效果。

数字精准提升高校思政育人的实效性。新时代,高校思政要充分发挥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发挥数字化协同育人的最大合力,运用好云端平台有效彰显和提升数字化思政育人的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精准定位网络思政育人的效果。积极开辟和拓展网络思政育人平台,与传统思政育人平台相互促进、融合与发展,在思政文化园的打造中、在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工作的德育氛围营造中,积极构建多维度的数字思政教育教学创新角度及手段,切实探索高校数字思政育人工作的新生态、新模式。特别是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情特点,新时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那么就要充分发挥好网络育人的作用,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开阵针对性的思政教育,通过数字思政让学生感受最为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的理念熏陶与价值塑造。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法治观念等等,指引学生树立红色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情怀。借助数字技术动态分析及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加便利而有效的提高思政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价值能力目标会在日复一复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提升。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数字育人空间,高校需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新时代网络信息化的育人优势,不断开拓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场域空间,与时俱进的助力优质教育资源的完善和整合,更好地借助数字化手段强化智慧思政理念,切实推动高校数字思政工作的创新与转型,构建数字时代下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