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深耕农业科技“走出去”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 农业科技合作纪实

时间:2025-02-26 10:51:32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的动力源泉。通过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先进农业技术资源、土地资源、种质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提升各自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不断深化与东盟、非洲、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体系,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举办培训促进人员交流,助力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育的4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印尼国家审定

山东省农科院与印度尼西亚国家谷物研究所、印度尼西亚和荣农业公司等单位在玉米种质创新、栽培技术、人才交流和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印尼“本土化”育种选育的“IDCHN04”等4个玉米新品种,经印度尼西亚国家玉米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审查同意,于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这标志着我国在国外实施的“本土化”玉米育种实现了新突破。

新品种高抗印尼玉米主要病害“玉米霜霉病”,平均亩产890公斤,得到当地政府、农业技术部门、科研院所和农民的认可与高度评价。在印尼多个地区开展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并多次举办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暨培训会,累计培训当地农民1000多人。构建了“政府引导、科技引领带动、产业同步推进”的良好运行模式。

山东省农科院与印尼的合作被印尼《千岛日报》,新华社、央视《晚间新闻》、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山东电视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20多家国家和省级媒体关注和报道。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科技人员携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承建中国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承担中国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农业科技研发工作,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带动了苏丹棉花产业发展,得到两国农业部领导高度评价。

与苏丹国家农科院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了苏丹乃至非洲第一套转基因棉花安全评价体系,为转基因抗虫棉引入苏丹和非洲打开了通道。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中国一号”在苏丹成功审定,开创了苏丹乃至非洲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的先河,并成功在苏丹广泛种植,种植面积占苏丹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研究集成新型棉花栽培技术措施一套,现场测产亩产达250-300公斤,是当地棉花品种产量的7.4倍。在苏丹建立了20多处新品种高产示范展示点,累计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15项。每年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总计11期,培训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类官员430多人次。

苏丹棉花种植高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种植面积一度达到792万亩。2008年之后由于棉铃虫的暴发和种植效益的下降,棉花种植面积直线下降,到2010年降到不足21万亩。2012年“中国一号”审定之后,由于示范中心的推动,打开了中国的棉花市场,苏丹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960万亩。以示范中心为平台,先后引荐2家中资企业在苏丹累计投资达2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棉花种植、收购、加工、贸易等产业。在示范中心推动下,在苏丹逐步形成了棉花“种子生产加工—合作种植—籽棉加工—皮棉出口”一整套产业体系。

扎实推进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与交流

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梁金光率团访问哈萨克斯坦农业科研机构与高校,参加了山东省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座谈会,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领域重要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山东省委书记林武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部长卡拉舒科耶夫的见证下,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研究大学、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接待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塞热克朱曼哈林、农业部副部长塔玛别克·阿比尔卡伊尔、农业部副部长塔斯居列科夫·叶尔波勒等三个高级别团组来院访问。塔斯居列科夫来访期间,山东省农科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与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一系列互访交流活动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伙伴关系的建立,为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业科技领域高效合作奠定了基础。

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根据山东省农科院与哈方合作单位的优势与需求,研究确定小麦、大豆、棉花、畜禽、植保等重点合作领域,协商制定合作方案,联合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绿色智能植保、畜禽新品种培育、绿色饲养管理、疫病精准防控等多方面的合作研究。为保证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山东省农科院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24年项目中设立了“哈萨克斯坦大豆种质资源引进、鉴定及应用创新”项目,用于联合开展大豆种质资源引进及应用创新研究、人员交流等。组织召开了中国-哈萨克斯坦草食动物产业科技合作线上交流会,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共建了“绵山羊遗传资源评估研究中心”,汇聚中哈双方科学家和创新团队,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科技人才,突破绵山羊育种、遗传资源挖掘和评估方面的关键技术,服务两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合力输出先进技术。“科企合作、抱团出海”是农业科技“走出去”的重要模式之一。山东省农科院与新疆鸿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哈萨克斯坦开展优良棉花品种引进和输出、新品种联合培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该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布局无人机业务多年,双方计划共同在哈萨克斯坦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目前已就蝗虫防治和绿色智慧植保等领域开展了技术交流会,联合在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举办的第一届国际贸易展览会上展示和推介了我院赤眼蜂、小花蝽等系列天敌昆虫产和生防微生物相关产品技术,推动山东省农科院科技成果在中亚地区的推广应用。

连续举办农业机械综合实用技术国际培训班

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先后承办科技部科技援外培训项目“农业机械综合实用技术国际培训班”10期,共培训来自近30个国家的173名学员,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类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管理部门及非政府组织建立了联系,有效推动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机科技交流和合作。通过培训班,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埃农业装备联合研发中心”,双方联合研制的椰枣多功能收获机,双方合作研制开发的椰枣多功能作业装备,可以有效解决当地重要经济作物椰枣生产收获无机可用的难题。培训班已发展成为学员所在国与中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的技术、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对推广我国农业装备技术和产品,促进我国农业装备成熟技术的海外转化,实现我国农机产业成熟技术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中美战略博弈、俄乌冲突危机等影响,全球化出现逆流,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农业“走出去”正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但纵观国内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现在还是农业“走出去”的窗口期。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农业科技合作为先导的农业“走出去”更符合沿线国家农业发展需求。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农科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开展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为全球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赵玉华)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