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党建引领绘就城乡“善治画卷”

时间:2025-03-18 10:38:12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诗经》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礼记》描绘的“大同”社会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善治”始终是治国安邦的永恒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将党建引领置于基层治理的核心位置。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的当下,城乡治理犹如一幅水墨丹青,需以党建之笔勾勒筋骨,以善治之墨渲染气韵,方能绘就“阡陌交通、政通人和”的时代画卷。

以组织建设为笔锋,勾勒治理体系筋骨。“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犹如参天巨树的根系,深扎于城乡土壤之中。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印证,通过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使党的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形成“一核多元”治理格局。这种组织创新如同古建筑学中的榫卯结构,既保持整体的稳固性,又赋予局部的灵活性。在陕西袁家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建立股份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整合为利益共同体,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亿元,生动诠释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生产线”的治理智慧。要进一步深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持续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制度创新为墨色,晕染治理机制肌理。《商君书》有言:“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新时代城乡治理需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江苏昆山首创的“红管先锋”机制,将物业公司纳入社区“大党委”,破解了商品房小区治理难题,使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8%。这种制度创新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哲学智慧。在数字化浪潮中,广东佛山搭建“智慧党建”云平台,实现“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服务闭环,使群众诉求响应时间缩短70%‌。这种技术赋能并非简单移植,而是如《考工记》所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有机融合,既保留传统治理的温度,又增添现代治理的精度。要推进制度创新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不断提高城乡治理水平。

以民生服务为宣纸,铺陈治理效能底色。“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情怀,至今仍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之中。山东烟台推行“党员巷长制”,广大党员积极担任“巷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万件,将“枫桥经验”注入街巷治理,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湖南十八洞村党支部创建“互助五兴”机制,通过党员结对帮扶,使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零,人均收入增长10倍‌。这种发展奇迹印证了《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的治理逻辑,将民生改善转化为治理认同,形成“善治—惠民—同心”的良性循环。治国犹如栽树,惠民就是固根。要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在城乡治理的宣纸上泼洒出绚丽多彩的文明图景。(王娅琪)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