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以税为笔赋能绿色生产力

时间:2025-03-27 23:39:26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广西南宁,绿色生产力逐步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南宁市税务部门围绕企业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等需求,以精准化政策落实和精细化服务举措,为绿色发展赋能。

正向驱动,传统产业“焕绿”

来到广西新广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混凝土外加剂生产车间,智能温控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正有序运转,从原料配比到成品包装,各个环节都通过AI质量控制系统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回忆起三年前的场景,该公司实验室主任韦振文仍感慨万千:“传统生产线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产品稳定性也难以把控。2024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共295万元,技术团队很快就完成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

为了帮助企业加快形成“减排降税—增投技改”的良性循环,上林县税务局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绿色发展税收指引”,在涵盖环保设备抵免、资源综合利用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及时对企业的研发项目进行涉税辅导,确保税收优惠“精准落袋”。

作为深耕混凝土外加剂、公路铁路防水材料及民用防水产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绿色智造”为竞争核心,在川藏铁路、新柳南高速、崇凭铁路等国家级重大工程建设中留下了坚实的印记。

“在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回弹抑制技术,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这段经历里,税务部门就像我们的发展伙伴,不仅送来政策红利,更帮助我们规划绿色发展路径。”公司副总经理韦锦兴说。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更要聚焦技术创新。南宁市武鸣区税务局通过对辖区水泥生产企业实施动态排放监测,创新建立个性化的环保税征管台账,帮助南宁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算好“环保经济账”。

“2023年以来,公司顺利享受税费减免红利共计691.51万元,搭上了这辆‘减税快车’,资金压力得到很大缓解。”该公司负责人章先生介绍道,如今公司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废热发电技术,不断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以及对天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减少环境污染。

税惠叠加,新兴产业升级

与人们印象中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处理场不同,位于南宁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生产车间,高大上的环保科普基地以及现代化的车间设备令人眼前一亮。

南宁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全面负责南宁市平里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BOT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如今,该项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 100%,年发电量可有效推进城市清洁能源供应。

谈及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黄泽卿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2024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资源综合利用、西部大开发等税收减免3772万多元。政策红利的释放,让企业加大挖潜创新的力度,持续投入资金对节能、环保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据统计,现在该公司每年能为南宁市处理生活垃圾73万吨以上,年发电量将达2.6亿度,除供工厂自用外,每年提供的清洁电力可供10万户居民使用,全过程实现零排放,实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税收优惠政策的叠加,让企业在环保路上跑得更快、更省力。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布,广西光普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入选。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水泵房一体化工程、生活用水二次消毒水处理与太阳能热水设备研发的企业,该公司自2021年开始自主研发环保新能源项目,深挖可再生能源特性,近三年年均研发投入占比约5%~10%,产出发明专利共8项,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该公司财务人员说:“2024年公司除了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还有小微企业的‘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共28.7万元,有了政策‘减负’,小微企业也能突破技术创新的‘研发关’。”目前,该公司的研发成果转化率已实现5.01%,带来新增经济效益约500万至1000万元。(杨慧琳)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