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叙事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壮丽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指明了具体方向,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载体,理应对这一重要理论做出回应与阐述,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使命。当前,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在教育行业广泛使用,并在理念认知、工具方法和场景平台等方面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形成要素融合,在提升思政课内涵式建设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多模态工具、个性化图谱以及虚拟化体验等创新手段,极大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因素,不断助力思政课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更加生动、深入、有效,有助于我们更好回应理论声音,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强化立德树人的课程初心使命。
一、以多模态工具丰富教学资源供给,用好大历史观,讲清楚中国故事的历史演进和时代高度
历史思维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从大历史观的视野来审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纵向延伸的历史过程。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大模型语言学习训练机制,可以集聚多源数据要素,构建跨界融合机制,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的工具信息资源,为思政课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在讲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图表、动画、纪录片等形式,直观展示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纵向发展历史的梳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正向的不可逆的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发展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强化学生对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认同,让学生从纵向历史发展的维度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价值。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通过大历史观的综合视野,思政课可以给学生讲清楚中国故事的历史演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一叙事背后的时代高度。
二、以个性化图谱建构教学场景设计,用好比较视野,讲明白中国故事的鲜明特质和巨大优势
比较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视野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教学曾提出“要在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中讲好思政课”的鲜明理念,思政课要运用比较视野把中国故事理念的重要优势展示出来,就需要通过国家间横向和历史上纵向两个维度的对比进行系统的解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座在于大预言模型的针对性训练,可基于特征关联对生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算法加持下调试话语元素,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精准度,可以有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偏好和认知水平,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图谱和定制化的教学场景设计。在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明特质和巨大优势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对比性的教学场景,如将中国制度与西方制度进行对比,通过即时交互展示两者在发展目标、道路选择、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异同。这种个性化的图谱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制度的独特性,还能在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思考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比较分析能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综合运用比较视野,从横纵两个维度的对比,可以让学生认清中国故事的鲜明特质和巨大优势。
三、以虚拟化体验创新教学交互模式,用好实践视角,讲透彻中国故事的实践进路和奋斗品质
好的思政课离不开理论传授与实践引领的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实践的视角来看,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并不是顺顺利利的,未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辛辛苦苦奋斗出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独特的优势可使主客体感受到定制化的输出场景,创设基于泛化虚拟对接技术的一对一交互模式,增强使用主体和客体的智能化感官体验,通过合理创造虚拟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进路和奋斗品质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情景创设机制,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手段,构建模拟的实践场景,形成浸润式的观感体验,如模拟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创新的推进等历史事件或现实场景。通过技术的加持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思维,培养忧患意识,辩证看待当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站稳政治立场,把握重大原则,培育斗争精神。同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思政课可进一步用好实践视角,深挖中国故事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学实践资源,反哺理论教学空间,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维互动的教学场境,把中国故事的实践进路和奋斗品质讲透彻,讲鲜活,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故事的实践意义和奋斗价值。
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影响与融合创新路径研究”(编号:23JDSZK010)的阶段性成果。
李钰(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