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尤其是护理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如何培养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职业情操的护理人才,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命题。丽水学院以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浸润育人”模式,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过去十几年间,这所坐落于浙西南的本科高校,将地方红色文化精髓、护理职业精神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套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体系。
一、创办天使之歌文化品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丽水学院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打造“天使之歌”文化品牌,每年护士节期间,举办庄严的传光仪式,强化“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职业信念。举办护理技能大赛,护理学生团队在省级及以上大学生护理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连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奖,许多优秀选手被三级甲等医院提前录用。通过传光仪式、护理技能大赛、志愿服务、人文讲座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传播地方红色革命传统,与医德教育同频共振
丽水作为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丽水学院文化育人的宝贵财富。学校创新性地将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构建了“红色基因+医者仁心”的特色德育模式。连续八年开展“红色医路行”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访革命老军医、参观红军医院旧址、重走红军医疗路,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战争年代医者的奉献精神。这种“行走的思政课”让抽象的医德教育变得生动可感,有效塑造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众多的实践团队中,“恤治疮痍抚慰细菌战受害老人”团队受到光明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三、制度创新与质量保障协同发力,育人与就业挂钩
丽水学院通过制度创新保障文化育人成效。建立了“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形成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十大育人”长效机制。据光明网报道,学校实施的“导师制+学长制”双轨辅导模式,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成长指导。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让丽水学院的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为基层护理队伍提供了中坚力量,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医疗机构的护理骨干。
四、国际化视野孕育创新能力,孵化护理青年英才
丽水学院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开展护理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国际先进护理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设双语教学“护理创新实验班”,引入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跨国科研项目,多名学生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护理学生团队在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赛场表现出色,多个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优秀学生可赴海外合作院校交换学习,部分学生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世界名校深造,实现高质量升学。丽水学院坚持 “个性化培养+精准就业指导”,毕业生在升学、就业方面表现亮眼,涌现出手握多个世界名校offer的“学霸女孩”与基层护理先锋并存共进的现象。例如,护理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潘依依同学获得伦敦大学学(UCL)、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录取, 被称为“手握多个世界名校offer的山区女孩”。(张凯波、吴松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