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聚焦小学期实践,讲好育人故事!我校启动小学期优秀项目系列报道

时间:2025-07-01 15:03:33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小学期实践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是我校打造五级项目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充分展示小学期实践项目,推广优秀的做法,教务部将组织力量深入各学院,挖掘小学期项目中的优秀实践案例。这些源自师生真实实践的生动故事,将全面呈现学校围绕“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根据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聚焦DT、HT领域,通过引企入校、科教结合、学科交叉、文化交融等,持续推进小学期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育人的实效。我们将用系列报道的形式,将这些优秀的小学期项目予以呈现。

小学期优秀项目系列报道之一:

艺术生代码“复活”千年漆器!这门课让彝族非遗火出圈

——《交互设计II》项目以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助力彝族文化传承

一次AI绘图“翻车”事件,竟催生了一堂火爆的“非遗守护课”!成都东软学院学生深入凉山彝寨,用AR、小程序等数字技术为古老漆器注入新生命。从国家级奖项的斩获到乡村振兴的校企合作,甚至助推彝族同胞身着盛装自发当起项目讲解员。这堂《交互设计II》课,究竟有何魔力?

 2024年,成都东软学院的一节设计课堂中,艺术与科技专业2021级参与彝族服饰交互设计组的同学们偶然发现,运用AI工具生成的彝族服饰插图,其纹样不仅混杂了苗族银饰,还夹杂了白族刺绣,变成了“四不像”。课程组的彝族老师阿呷金史见状,留下一句“文化符号失真,伤害不可逆!”瞬间点醒了成都东软学院《交互设计II》教学团队。这场技术“乌龙”,成为课程改革的起点:设计教育必须走出象牙塔,扎根真实的民族文化土壤。

痛点变课题,师生田野寻真解。面对艺术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的技术思维弱、项目经验少、市场认知浅等难题,课程团队主动出击,创新提出了产教融合下“企业出题-师生解题-市场验题”的闭环解决方式,项目课题引入凉山彝族漆器厂、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真实需求。师生团队深入彝区,进行了沉浸式田野调查,走访非遗传承人地域,亲身体验漆器制作、杆杆酒酿造的全流程,精准捕捉市场痛点——如产品展示难、技艺传承困、推广渠道缺等。

古韵借新技,非遗绽放华彩。学生们发挥艺术设计专长,结合学校计算机背景优势,运用前沿数字技术解题:开发AR小程序,用户扫码即可360°立体观赏漆器酒壶的精湛镶嵌工艺,点击纹样即刻弹出其文化寓意;设计交互式数据可视化系统,用户通过手势就能“参与”杆杆酒的古法发酵过程;搭建线上推广平台,整合漆器产品数据库,助力彝区老字号漆器工坊触达广阔市场。同时,学生团队打造的“彝族漆器AR数字博物馆”“杆杆酒酿造交互体验系统”及线上推广平台共三项设计方案,获得了凉山州非遗保护中心及彝族漆器工厂认可。虚拟的数字技术,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生,吸引了校内外彝族同胞的广泛关注。

真题真演练,协同育人见实效。我校项目以成果为导向,创新实施“三阶导师学徒制”培养机制。学生在校内工作室接受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联合指导打基础,进阶后在课堂项目中担任小组骨干,最终以团队形式深入田野和市场进行实践验证,完成从“学徒”到“项目负责人”的蜕变,而这门课的成果,远远超出了课堂作业的范畴。2024年7月,学生更以课程作品为基础,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勇夺全国一等奖。“以前做设计可能只图好看,现在知道了要解决真实问题,要对文化负责,要对用户有用。”参与项目的学生深感责任重大,专业认同感和自信心显著提升。此外,项目获得《凉山日报》专题报道,更令人动容的是,众多彝族同胞自发身着本民族节日盛装,来到作品展厅担任义务讲解员。“这漆器上的纹样,和我奶奶嫁衣上的一模一样!看到它们能在手机里‘活’过来,感觉我们的文化真的被看见了,被珍视了!”一位担任讲解员的彝族学生激动地说。学生作品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线后,累计获得超千万次浏览互动。

未来可期,为真实世界而设计。“我们培养的不是闭门造车的艺术家,而是‘为真实世界设计’的践行者。”项目负责老师康颖、廖诗奇强调。这场从AI绘图失误开始的探索,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它不仅验证了产教融合、跨学科育人的强大生命力,更探索出了一条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文化、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路径。

当彝族漆器标志性的朱红与玄黑在手机屏幕的AR光影中流转,当千年传承的杆杆酒酿造工艺通过交互技术变得可触可感,成都东软学院《交互设计II》项目的师生们,正以代码为笔、创意为墨,在数字时代的画布上书写文化传承的全新篇章。这不仅让古老非遗在智能终端焕发新生,更以高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为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译提供了兼具技术温度与文化深度的鲜活范例。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