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记者 王慧慧、龚雯)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26日在上海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呈群体性突破之势,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领域日新月异,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高效、强智能的方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挑战引发广泛关注,如何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寻求平衡,亟需进一步凝聚共识。无论科技如何变革,都应当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所掌控,朝着向善普惠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也应当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李强围绕如何把握人工智能公共产品属性、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更加注重普及普惠,充分用好人工智能发展的已有成果。要坚持开放共享、智能平权,让更多国家和群体从中受益。中国“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愿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产品,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让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球。二是更加注重创新合作,力求更多突破性的人工智能科技硕果。要深化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合作,加强企业和人才交流,为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中国愿同各国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开源开放力度,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三是更加注重共同治理,确保人工智能在造福人类上最终修成正果。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各国对接协调,推动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和规则。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积极参与推动多双边合作,愿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发表致辞。国内外嘉宾及人工智能产学研领域代表1000多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后,李强同与会外方嘉宾、国际组织代表共同巡馆,并与有关科研机构和企业负责人互动交流。大会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陈吉宁、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作为大会重点活动之一,“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同日举行,旨在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端对话平台,深化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ISO、UNIDO、ITU等国际组织高层,及来自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巴黎全球AI伦理研究所、新加坡人工智能国际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专家,与产业领袖共议“技术共创、标准共治、产业共生”。现场吸引来自国际组织、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及领军企业的200余名嘉宾、代表参会,围绕技术标准制定、伦理治理、全球协作等议题展开对话,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共识的AI标准化框架。
“全球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十大卓越案例”评选结果也在本次论坛上揭晓。通过遴选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优秀实践,树立标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可复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弥合智能鸿沟,为《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AI驱动力。其中,上海交通大学LoCCS实验室王烁副教授科研小组成果“多模态大模型赋能重大疾病早筛与精准诊断”入选“全球AI赋能可持续发展十大卓越案例”,响应可持续发展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论坛上还发布了《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及科技伦理审查评估》《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治理实践指南》《全球工业人工智能导则》等一系列成果,为人工智能赋能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范式。
围绕“技术共创、标准共治、产业共生”主线,凝聚标准价值共识、深化全球协作。未来,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开放、包容、负责任的AI标准制定,为人工智能标准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