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1日,中欧班列(西安)今年累计开行量突破3300列,较去年提前40天跨越3000列大关,发运频次从每100分钟一列提升至每80分钟一列,单日最高开行量达18列,西安国际港站已成为全球中欧班列最密集的枢纽之一。这一亮丽的数据背后,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优化运输路径、创新服务模式的不懈努力,更是新时代内陆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
智能化升级赋能运输效率跃升。为破解传统物流的效率瓶颈,西安局集团公司依托铁路95306网站与货运生产管控平台,构建起覆盖作业全链条的智能化系统。通过整合生产、安全、营销等核心数据,该系统可精准预判作业冲突与安全风险,将装卸流程优化效率提升40%以上。西安国际港站创新的南北货场门禁系统,通过95306小程序实现货主预约、车辆导航与货物追踪的全流程数字化,司机进站后可凭预约信息直达指定区域,园区内货物周转效率提升30%。这些科技赋能的举措,让“钢铁驼队”的每一次启程都更精准、更高效。
中哈“枢纽对枢纽”激活双循环动能。6月10日投运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实现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的战略升级。通过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互联互通,两地产业链供应链实现高效串联——哈萨克斯坦发往西安的饲用小麦粉、食用油等民生物资,通过“重去重回”模式快速抵达内陆市场;中国的日用百货、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则经此通道直抵欧亚腹地。截至今年2月,该码头已累计转运货物超15万吨,推动中哈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22%,真正实现“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共赢局面 。
全流程服务打造物流金字招牌。西安铁路物流中心组建的“丝路青锋”班列班组,以“一人对接、一线服务、一站解决”机制为核心,构建起从平台操作到运输盯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开行比亚迪、吉利等定制化专列,推出“先查验后装箱”散货集拼模式,将整车进出口、跨境电商等业务的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同时,依托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企业退税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3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让“有温度、有效率、有口碑”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从张骞凿空西域的驼铃悠扬,到如今钢铁驼队的昼夜奔驰,千年丝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当每80分钟一列的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呼啸启程,承载的不仅是“中国造”的日用百货,更是内陆开放的雄心壮志。随着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26条国内集结线路织密物流网络,中欧班列(西安)正以日均近15列的稳健节奏,为“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入强劲动能,让古丝绸之路的文明对话在新时代铁轨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