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力量,正让越来越多城市绽放全新活力。眼下,全国“演唱会热”持续升温,如何让一场演出跳出“流量狂欢”的局限,真正成为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的“金钥匙”?答案就藏在阳泉“泉经典・金曲嘉年华”的诸多细节之中。
当《再回首》的熟悉旋律在阳泉夜空缓缓流淌,台下万余名观众手中的荧光棒与城市璀璨霓虹交相辉映,汇成一片温暖的光影海洋。8月23日至24日,杜德伟、辛晓琪、姜育恒等14位实力歌手登台献唱,一首首经典港乐不仅唱响了岁月回响,更成为连接阳泉与外界的“情感纽带”。
这场由华舰体育主办、华舰传媒承办的演唱会,意义远超一场音乐盛会:既以港乐金曲唤醒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更让山西阳泉这座承载着工业荣光的老城市,在“演唱会经济”的热潮中,迎来了一次关于城市活力激发与发展动能重塑的生动实践。
对一座老工业城市而言,大型文体活动从来都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突击考验”。在组委会与阳泉市委、市政府的通力合作下,搭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协调公安、文旅、 消防、卫健、应急、交通等多部门力量,形成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开设6条接驳专线,并创新性推出的“分区撤离方案”,让散场时的“拥堵痛点”变成了“高效亮点”。联动全市13个停车场免费开放,尽显诚意。从安全守护到温情服务,都在用实际行动为演唱会护航,更让外地观众真切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
若说治理是“硬支撑”,文化则是这场嘉年华的“软内核”。组委会没有让演出停留在“唱歌”层面,而是将阳泉的“工业记忆”与“人文活力”巧妙编织。雨天提前备好的雨衣、开场前逐片擦拭的坐垫,细节里藏着的是对观众的尊重,更是对城市形象的用心塑造。
当社交平台上“原来爸妈的青春这么酷”“阳泉不止有工业,更有温度”的评论刷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演出的口碑发酵,更是一座城市从“工业符号”到“文化载体”的认知转变。
更难得的是,这场嘉年华没有止步于“文化赋能”,更成为拉动阳泉经济的“新引擎”。活动期间,阳泉的酒店入住率、重点景区接待量、消费总额均实现显著增长,“演唱会经济”的乘数效应在此充分释放。
这并非偶然,自2023年以来,华舰体育集团已引进63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吸引超200万人次参与,这串数字的背后,是华舰体育深耕“体育+演唱会”模式的生动注脚。
此次在阳泉,通过“凭门票免费乘太原、石家庄至阳泉城际大巴”“太原刀郎演唱会赠票”等跨区域联动,以及“港乐IP+在地特产”的组合,更将短期观演流量转化为长期品牌记忆,为三四线城市破解“消费动力不足”难题,提供了清晰的“阳泉路径”。
从行业视角看,此次“泉经典・金曲嘉年华”更标志着“体育+演唱会”模式的进阶。当演唱会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阳泉的故事才刚刚翻开崭新篇章。这场“泉经典・金曲嘉年华”的价值,早已超越演出本身的范畴:它清晰印证了老工业城市同样能玩转“文体经济”,有力彰显了市场化主体与政府协同联动迸发的强大活力,更深刻诠释了“体育+”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激活城市独特基因的关键“密码”。
组委会凭借全方位、全流程的专业组织能力,为阳泉打造出“文体融合赋能城市”的鲜活实践样本,其意义已突破行业边界:为更多渴望转型的三四线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注入了“体育+”带来的全新活力。未来,当更多城市以体育为桥梁、以文化为灵魂,深入挖掘自身潜藏的活力与价值,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奏响属于自己的独特乐章。而华舰体育以“体育赋能城市”为使命的持续探索,也将不断为这一进程积累宝贵经验,成为推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