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味承师道,心念恩情——史正良大师十周年缅怀仪式”在四川绵阳隆重举行。烹饪行业协会领导、多地餐饮业代表、知名烹饪大师、文化学者、媒体代表,史正良大师亲友、弟子及各界人士莅临出席,深切缅怀这位毕生致力于川菜技艺传承、创新与传播的一代宗师。
此次缅怀活动共分为追思仪式、传承与创新主题论坛及大师特展三个篇章。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鄂菜泰斗卢永良,大董餐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振祥,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高炳义,中国饭店协会首批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委员会联合主席赵嘉祥,淮扬菜非遗传承人、扬州大学教授周晓燕,国际美食专委会主席徐步荣,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想,川菜文化学者石光华,四川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朴,益海嘉里集团市场部总监、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波等出席,并从行业发展、技艺传承、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回顾了史正良大师作为行业一代宗师的卓越贡献。
(从左至右:卢永良、高炳义、赵嘉祥、杨柳、董振祥、石光华、高朴、李想)
(史正良大师代表中国征战国际厨林的照片)
史正良,国内公认的国宝级“川菜泰斗”,1982年就被评为特级厨师,建国以来的首批“中国烹饪名师大师”(2000年)之一,他的成绩被编入《国家名厨》大典。50多年从业生涯,餐饮行业能想象到的国内外荣誉和奖项几乎尽收囊中,包括不仅限于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商业行业技能之星、首批十大“中华名厨”、首批“中国烹饪名师大师”、国家特一级烹调师、中国餐饮国家一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专家、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等,以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四川省十大杰出技术能手,同时还是国际烹饪艺术大师、世界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法国国际厨皇美食会名誉主席等。他数次让国旗、国歌闪耀在国际赛场,国外出访被予以“川菜大使”雅号,曾受邀到访美国、加拿大、瑞士、瑞典、菲律宾、以及港澳台地区,被希尔顿、诺马达、沙华专门邀请当座上宾,技艺征服国际,国外媒体疯狂点赞。
(从左至右:屈浩、唐晓龙、杜开洪、党科、周晓燕、徐步荣、王刚、黑伟钰、聂磊)
此次缅怀活动,“传承与创新:史正良大师留下的宝贵财富及其在当下与未来的影响”论坛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名厨委员会主席屈浩主持,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王刚,四川省烹饪协会首任轮值会长党科,非遗“川菜杜师门”创立人杜开洪,北京市中华厨艺研究会会长唐晓龙,山东饭店协会会长黑伟钰,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终身荣誉会长,史派弟子代表聂磊等作为嘉宾,围绕传统技艺在“快时代”的价值、川菜创新的边界与内核烹饪、人才培养及大师遗产保护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面对新时代挑战,继承守正创新精神比单纯模仿技艺更为重要,史大师留下的不仅是精湛技艺,更是开放包容的视野、精益求精的匠心和立德树人的师道,为川菜和中餐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与此同时,一盏心灯,永照厨界——史正良大师纪念特展也在同期举办。展览以大师七十年人生为轴,通过“十年”阶梯式展陈,全景呈现其从涪江边少年到一代宗师的蜕变。展览精选他的创新菜品手稿、奖杯奖章、烹饪著作以及国际交流珍贵实物,系统展现史大师在川菜技艺创新、理论构建、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卓越贡献,生动阐释他关于川菜的烹饪哲学——“清鲜为底,麻辣见长,重在味变”。
一盏心灯,永照厨界——史正良大师纪念特展
作为新中国首批“中国烹饪大师”称号获得者,史正良大师以十四岁从厨为起点,师从川西北名厨魏兴国、刘永见,后拜川菜名厨蒋伯春,用半个多世纪的炉火淬炼铸就了川菜泰斗的行业地位。其技艺体系既深谙川菜本味精髓——从冷热菜肴到川点制作均造诣精深,又突破菜系界限,将鲁菜的醇厚、粤菜的鲜活、苏菜的雅致融会贯通,更对宫廷菜技法独有心得。在对“墩功如绣花、炉火似炼丹”技艺的追求中,他不仅深耕川菜的本味与创新,更以文化使者的身份推动中华饮食走向世界,以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赢得“川菜大使”的崇高赞誉。
在长达数十余年的厨艺生涯里,史正良大师历经梓潼、绵阳的技艺淬炼,在成都、西安等烹饪重地精进技艺,更将足迹延伸至乌鲁木齐、济南、南京等多元饮食文化交汇处,后在上海、香港、澳门等地完成从技艺精进到文化领悟的全面升华。这段横跨大江南北的实践历程,不仅铸就了他炉火纯青的烹饪造诣,更成为其烹饪教学体系的经验范本。凭借这份深厚积淀,他受聘于菲律宾马尼拉希尔顿、瑞士日内瓦诺马达等国际知名餐饮机构,两度赴美在西雅图国际贸易中心等地展演川菜绝技,更将加拿大温哥华川菜坊变为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窗口。他以技载道的职业风范,既获得央媒等中国官方媒体的广泛报道,也赢得《洛杉矶时报》等国际媒体的高度赞誉,真正实现了从灶台到讲台,从地方到世界的川菜文化传播。
油烟和书香交织中,史正良大师让知识在锅中升华,将《本草纲目》的智慧化作滋补药膳,用《随园食单》的雅趣雕琢时尚菜品。当太白诗酒宴的浪漫遇上文昌宴的厚重,当桔根药膳的养生碰撞田园百鸡宴的野趣,这位烹饪学者以320余款四川乡土菜为活态典籍,用镜头定格每道菜肴的灵魂——那些在灶台前亲手烹制、在镜头下精心呈现的菜品,既是可食用的文化档案,更是用光影书写的当代《食宪鸿秘》,更是总结出“清鲜为底,麻辣见长,重在味变”的12字箴言。
(从灶台到讲台,一生都在传承和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史正良大师)
史正良大师的一生,用经验整理成书,撰写了80余篇有关烹饪技艺的文章与论文,先后在《中国烹饪》《餐饮世界》《中外饭店与管理》等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他独立著书出版有《创新川菜集锦》《中华名厨史正良烹饪艺术》《中国烹饪大师作品精粹》—史正良专辑、《婆婆妈妈当家菜》《麻辣诱惑》《家常一招鲜》《招牌小炒变变》《家常腌卤》《海鲜风味菜》—史正良作品集;与人合作著书出版有《创新川菜》一、二集、《中式烹调师》(川菜)、《四川豆腐菜》《海鲜川菜》《中国川菜大观》《鸭肴百味》《鸡肴百味》《川菜烹饪事典》、中国《定边土豆菜》《中西盘饰图解》等20部烹饪专著,一次次向业界凸显了他卓越的才华与创新智慧。同时,他还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礼聘为编写全国烹饪教材和川厨培训应试指南的编审。
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史派掌门师兄兰明路表示,“恩师史正良虽已离去十载,史派川菜的徒弟们会继续行走在他指明的道路上,恪守‘厨德厨风’,让他的精神在一代代厨师中生根、发芽、绿树成荫。”特展中陈列的手写菜谱,是油渍浸透的技艺密码,更是中餐文明的活态基因库。 数十年来,史正良大师始终以灶台为砚、炒勺为笔,在教案上镌刻火候真言,在演示中恪守克度匠心,为弟子们熬制出饱含心血的训练秘方。这些细节恰如其毕生践行的厨道哲学——真正的荣耀不在奖杯陈列,而在能否让后来者以你为梯,望见更远的山海。当国际赛场的镁光灯聚焦他培育的新秀时,这位甘居幕后的烹饪哲人,正以最古老的手写方式,完成着最现代的技艺传承。
(兰明路、陈波、雷建国、胡友国、聂磊、刘云刚、舒正权等史派弟子代表上台缅怀)
(史派一代二代弟子代表与台下弟子一起宣读“史派宣言”并承诺)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情追思,更是一次凝聚行业力量、明确未来方向的誓师。史正良大师七十年庖厨生涯里,在中华美食的星河中铸就了永不褪色的匠人,以及甘为人梯的师者风范,必将通过无数餐饮人的实践,持续照耀中国餐饮文化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