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近日,郑州北车辆段团委精心组织优秀青年职工与新入路大学生奔赴红旗渠,开展“青春逐梦红旗渠,铁路青年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重温誓词、交流分享等形式,让青年职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旗渠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门。锈迹斑斑的钢钎、泛黄的施工图纸、磨损的扁担与水桶……一件件老物件静静陈列在展柜中,无声诉说着“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壮举。青年职工们驻足凝视,透过这些历史的印记,仿佛看到了当年林县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与大自然展开殊死搏斗的场景。
“修渠时,只有少量粮食和物资,没有大型机械。青年们自己开荒种粮、挖野菜充饥;没有运输工具,就靠独轮车扁担,用手抱用肩扛。”讲解员的讲述让青年们深刻体会到,这种不依赖、不抱怨,靠自己双手改变命运的劲头,正是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新入路大学生小李感慨道:“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红旗渠精神,今天亲眼看到这些实物,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震撼和力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铁路青年,更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在青年洞前,阳光洒在陡峭的太行山壁上,为这片英雄的土地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圣。老师带领新入职的同学们在团旗面前整齐列队,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洪亮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每一个人眼底闪烁着坚定的光。他们郑重立誓,要以青春汗水扎根岗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关键咽喉,位于太行山腰,此处绝壁垂直高度达50余米,岩层坚硬如铁。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凿出一条隧洞,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林县青年们凭借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硬是用钢钎、铁锤一寸一寸地开凿出了这条生命之渠。站在青年洞前,青年职工们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无畏勇气和坚韧毅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新时代铁路事业中奋勇前行的决心。
在红旗渠分水闸前,老师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参观感悟。分水闸将渠水均匀分流,滋养着豫北大地,正如红旗渠精神,为广大青年指引方向。从无私奉献到责任担当,每个人都明白,红旗渠精神不只是陈列的历史,而是要融入日常、落在实处的行动指南。
优秀青年代表、郑州北车辆段的王利歌和焦作车辆段的葛俊涛率先发言,他们结合自己的参观感受,深入阐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红旗渠精神对铁路青年的重要意义。王利歌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铁路青年的宝贵财富,在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遇到难题不依赖他人,主动钻研解决;要具备艰苦创业的勇气,不怕吃苦受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此次主题团日活动,让郑州北车辆段的青年职工们在红旗渠精神的洗礼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奋斗目标。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铁路事业中勇挑重担、砥砺前行,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朱贺、楚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