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货、收银、整理货架…… 近日,广州圣泉医院爱心便利店内一派忙碌,几位特殊的 “店员” 动作娴熟地完成着各项工作。他们是花都区民政局精神障碍社区服务项目的康复对象,而这家便利店,正是上述项目的 “同伴之家”康复驿站品牌计划打造的职业康复实训基地。作为响应 “广州市精康融合行动” 职业赋能需求的创新实践,这里已成为康友们走出“居家康复”困境、重拾社会价值的 “就业加油站”,目前已有 10 余名康友参与培训,3 人多次上岗实践。
作为广州市精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花都区民政局始终聚焦精康人士 “就业难、融入难” 的核心痛点。为打破这一困境,该局联合项目承接单位广州圣泉医院,在院内搭建起爱心便利店实训基地,构建 “评估 — 培训 — 实操” 全流程职业康复体系:前期通过专业评估筛选有就业意愿、具备基础能力的康友;中期开展针对性培训,涵盖便利店运营基本知识、理货收银等岗位技能;后期依托真实运营的便利店场景,让康友在实操中熟悉职场流程、提升适应能力,逐步重建与社会的联结。
“以前总觉得自己帮不上家里,现在能靠双手赚钱,心里踏实多了。” 康友阿钧(化名)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参与者的心声。此前,阿钧虽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却因疾病导致的不自信长期与社会脱节,陷入 “想做事却不敢做” 的困境。加入爱心便利店职业康复训练后,他从最简单的商品整理学起,在社工与医院团队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收银操作、客户沟通等技能,如今已能基本独立完成便利店日常运营工作。“很感谢有这样的平台,让他有机会锻炼自己,整个人都开朗多了。” 阿钧的家人由衷感慨。
据了解,花都区民政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还将持续深化 “同伴之家” 康复站点品牌的服务内涵。除了聚焦职业赋能,还将针对精康人士的社区融入需求与家庭支持需求,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通过开展康复训练活动、社区公益活动,帮助康友扩大社交圈、增强社会归属感;同时推进家庭复原计划,为康友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与照护指导,构建 “个人 — 家庭 — 社区” 协同支持网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让更多康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用劳动证明自身价值,也让社会看到他们的潜力与努力。”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积极联动辖区内爱心企业、社会组织,让 “就业加油站” 持续发挥作用,助力更多精康人士点亮人生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