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落地产业、驱动效率跃迁,并实现商业化闭环,成为行业最核心的命题。
近日,零一万物在上海举办“‘元启上海’华东数智大会”,宣布全面升级政务和企业服务战略。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沈鹏飞也首次亮相,阐述政企AI数智化变革之道,官宣零一万物的生态矩阵合作伙伴计划。此外,零一万物还与超聚变联合发布全新一体机,打造一体化AI行业落地联合解决方案,筑牢端到端AI数智化转型服务能力。
大会聚焦AI Agent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智能体经济时代,AI Agent是推动企业转型的关键执行者,AI的价值正在从“工具”走向“服务”,再从“服务”走向“结果”。AI Agent将推动“基于成果的商业模式”落地,已成为企业一把手们必须要关注的核心技术。
在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马杰主持的名为《AI的新场景和新增长范式》的圆桌论坛上,友邦保险集团首席创新官蔡新发、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李强、东方明珠旗下东方智媒城副总经理谢艺伟、星竞威武集团首席运营官隋杭等各领域的企业客户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行业痛点和技术变革展开圆桌探讨:
AI Agent 正在如何重塑垂直行业的关键业务场景?在推动 AI Agent 深度落地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与零一万物携手合作,企业打造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最终带来了哪些业务提效与商业价值?
以下为圆桌对谈内容整理:
马杰:在座的都是来自一线的实践者和领导者,零一万物万智平台和各位伙伴们一起通过AI大模型究竟带来了哪些颠覆性的变革?接入万智平台后,重塑了哪些业务场景?
蔡新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后,对保险场景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过去,在保险核保环节,需提交大量医疗报告,以往依靠人工审阅,耗时较长,如今均可借助人工智能处理。当然,最终仍有人工复核环节,但采用人工智能后,流程将大幅提速。员工的工作流程得以精简,准确性与规范性均有所提升,此乃核保方面的变化。
在理赔方面亦是如此。过去在理赔过程中运用了诸多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例如提交发票、医院医生的诊治单等。然而,过去OCR识别的准确率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采用电子诊疗单,但国外不少医生书写极为潦草,难以识别。大型模型能够识别那些难以辨认的内容,准确率颇高,对理赔工作极为有益。我们计划与零一万物合作,打造一个在保险领域具有极高识别准确率的模型。
(友邦保险集团首席创新官蔡新发)
李强:生成式AI正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核心引擎与人力资本管理和战略升级的关键驱动力。零一万物在角色大模型、直播声音大模型的等专用模型基座的技术探索,为我们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和帮助企业进行雇主品牌建设,开拓了想象空间。智联招聘非常高兴已经与零一万物在数字人直播招聘方面建立合作,我们期待以本届零一万物华东数智大会为契机,与零一万物持续探索AI在人才战略新场景下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更好建设雇主品牌形象,实现人力资源服务的智能化提质增效。
(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 李强)
谢艺伟:东方明珠旗下的东方智媒城案例可以很好地阐释AI大模型在产业当中的应用,东方智媒城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的产业主基地。在这个项目上,我们从内容生产的源头、定位用户画像开始就有大量的AI分析在里面。同时,在整个创制的过程当中,不管是现在基于数字影棚的拍摄,还是AIGC虚实结合的拍摄手法,包括在后端的版权登记,包括拆条和分发,其实大量都应用到了AI技术。更重要的是跟C端用户相关联,在用户端,随着现在商旅文体展,现在有大量交互式、沉浸式的手法,里面也大量应用到了内容和技术平台,以及一些软硬件一体的设备,我们利用AI的技术发展,包括跟零一万物的合作,使得我们服务的整个产业赛道上有大量的应用案例和企业发展的新机会。
(东方明珠旗下东方智媒城副总经理谢艺伟)
隋杭:在探索面向年轻人的新领域过程中,我们涉足了电竞和游戏等方向。特别是在电竞方面, AI大模型给中国电竞俱乐部带来了颠覆性变化。2024年起,我们基于AI技术开发了战术分析后台系统,显著提高了训练效率。在AI赋能的情况下,在2024年到2025年的赛季,我们取得了很好的竞技成绩。
星竞威武跟零一万物的合资公司更聚焦的是游戏赛道。过去制作一款游戏,像《黑神话·悟空》等,要经过5到7年的研发周期,周期非常长,资金和人力的耗费也非常多。在大模型时代,AI工具最大限度地产出游戏内容——不止程序、美术,更涵盖创意与玩法。我们也期待与零一万物的合资公司在未来两到三年里,把AI在游戏研发赛道上的应用做得更落地、更可量化。
(星竞威武集团首席运营官 隋杭)
马杰:在AI落地产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拦路虎和问题,我们是不是找到了一些破解的方法?
隋杭:在素材大量涌入后,人工审核与过滤环节仍不可或缺,这也是AI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完善的部分。
我们想做的是,开发一款以AI为基础的极简易底层开发工具,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创作平台。用户在使用该工具时,能够沉浸其中,根据自己的玩法和想法进行灵活调改。通过简单的指令和口令,用户即可实现个性化功能的验证与开发。未来,这些经过验证的功能甚至有望应用于平台上,形成一个独特的商业化生态。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工具使用技巧,激发创作灵感,从而更愿意接受并参与到这一创新生态中来,共同推动其发展与繁荣。
谢艺伟:视听行业从业者注重内容生产,不同团队对AI技术工具使用习惯有别。如今,从微短剧拍摄看,为追求极致性价比压缩拍摄周期,以前两三个月拍完,现压缩到两三天,必然大量使用AI技术承载后续多语种、渲染等工作。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发出相应的专业Agent,同时这些Agent还需要一个极易上手的使用环境,才能在不影响生产工艺的前提下来提升性价比。
从这个角度上,AI在企业和产业应用是双向推进的模式,C端用户或企业员工因AI简化工作、提高效率而主动应用;一线员工和终端用户的使用又促使企业管理层重塑业务流程,有动力上线AI系统。
在此过程中,零一万物万智平台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小团队灵活找到自身土壤与业务空间,还能实现跨行业赋能,让更多产业借助AI东风获得更好的发展。
蔡新发:AI能力存在国家差异,在金融保险行业,AI大模型落地也面临着几大挑战:
一是金融行业对AI准确性要求极高。传统金融监管体制中,谁犯错,谁受罚。但大模型如果无法保证100%准确,在强监管体制下大模型出错,责任界定是个挑战,是罚工程师、还是他的领导?目前我们的应对方式是采用 “机 + 人” 路线,比如30% 依赖AI、70%依靠人工。
二是数据使用与治理的跨国差异。比如部分东南亚国家“数据墙”很严格,打开后易出现数据滥用问题,如何建立管控机制,包括敏感信息屏蔽,是当地数据治理的一大难点。
三是业务与技术的融合问题。越复杂的行业,越需要业务和技术的配合或者双向融合,因此需对业务人员开展AI培训,同时让技术人员了解业务,以推动AI落地。
马杰:咱们接下来探讨下AI伦理的问题,包括公平性问题。创新的另一面确实有未知风险,而且在座各位都是合规性比较强的行业。我们在大胆创新的同时,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的?
蔡新发:在金融行业,所有AI应用需先经国家层面申报审批。所以我们在技术上会对AI的输入、输出两端做拦截管控,流程中仅对适配场景大胆创新,技术不成熟的部分会保守一些;文化层面则每年对员工开展 AI 使用及技能提升培训,保障合规落地。
保险销售中存在销售人员服务差异化大的问题,目前友邦也在推进 Agent建设,可让其承接大量通用问题,既能确保回答更准确,也能避免过度承诺,有效改善销售服务质量。
谢艺伟:我们是文化传媒领域,对安全的理解包含内容安全与技术安全。从人工智能视角看,这两方面均至关重要。内容生产中,从初始高标准语料到成品,需层层严格把关,也就是内容审核,过程中需AI辅助筛掉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需要人工参与,“机+人”配合对内容生产极为重要。
技术平台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所拥有的数据(含语料)都应当有明确边界,如国家主权、企事业单位财权主权、个人隐私权等,这就划分出了数据边界。同时,随着AI Agent在解决行业特定问题,最终know-how会细化到每个个体,技术边界也由此区分。
零一万物此前规划的AI生态十分必要,划分好界限后,无论采用万智平台上哪种方案来做,都能为从业者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创造更多商业合作新模式,这为“业务驱动下AI如何融入商业模式”这个问题提供了现实参考。
隋杭:AI游戏化产出的内容本质上仍属于游戏或产品范畴,因此必须严格遵循我国数字文化出版社对于数字影像出版的基础规范与要求。这其中明确了产品和游戏的底线标准,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考量以及具体的合规细则。在游戏研发过程中,需确保价值观、玩法设计以及对抗或战斗细节均合法合规,这些方面均需依赖人为经验进行精准把控。在产品未商业化前,面向大众和玩家时,可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用户测试或小规模试验。而一旦涉及商业化内容,则必须同时获得版号和网文许可。因此,未来我们在搭建平台时,将致力于帮助AI游戏开发者解决后续一系列的合规、申报及推广工作,助力其稳健发展。
马杰:我们看到,AI Agent不仅仅是一个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重塑行业规则的强大引擎。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已有许多清晰的解决思路和发展路径。感谢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且坦诚的分享,今天的讨论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与各位一起,携手零一万物,共同定义下一个商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