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用青春书写强军答卷

时间:2024-06-19 17:00:16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朝阳初升,金光洒落大地。“一!二!三!四!”一阵洪亮激昂的口号声划破了清晨的寂静,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学员大队一队正在广场前进行队列训练,晨光照耀下,他们如一棵棵挺拔的劲松。

阳光照进该队荣誉室,照在“集体三等功”和学院“四铁先进单位”两个新获得的奖状上。建队以来,该队一直锚定成为军政素质过硬、学科基础厚实的先进集体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员队的强军呼号。

学习力就是战斗力

2020年9月8日,对于陶润梓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此时,他坐在新生接待车上,一想到自己期盼已久的军营生活终于要来了,他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

陶润梓从小便对空军充满了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空军工程大学。“我就是奔着祖国蓝天事业来的。”他说。

然而,开学后不久,现实狠狠地给他浇了一盆凉水。“我以后是要去基层部队建功立业的,为什么不教我本专业工作的知识呢?”面对繁复的基础课程知识,陶润梓对军校的生活产生了怀疑。

“基础课程的学习是为了锻炼你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同时这些知识也是以后专业课程的基础。”一次深夜,陶润梓敲开了队干部卢建的门。队长跟他聊起自己在部队的工作经历。一次敞开心扉的对话,解开了陶润梓的疑惑。

从那以后,陶润梓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学好基础课程,课堂上,他不再做“低头族”,并主动回答起教员的问题;课后,他成了教员的“常客”,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会去请教教员;课余时间,他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又一学期后,在2022年的空军抽考中,陶润梓取得高数和英语的双料冠军,同时,因学习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转眼间,陶润梓已步入军校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学习上能吃苦肯钻研的精神发扬到其他方面。如今的他,眼里散发出自信的光芒,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任务,都敢迎难而上。

“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更要学好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时刻为未来战争做好准备。”该学员队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军事理论研讨会,邀请相关专业的教授、部队一线指挥员来进行授课。在一场场研讨中,学员们对自己未来职业有了更精准的定位,对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该学员队还与本专业的教研室携手开展“室队共建”活动,形成教员帮带学员的局面,进一步加深学员与教员之间的沟通。在大家的协力下,队内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在学员们追逐知识的路上,一次次改变悄然发生了。

学员吴贺本来对数学建模不感兴趣,但在听到竞赛达人李一帆讲起自己曾经参加数学建模的经历后,一下子来了兴趣。

吴贺放弃了暑假休息时间来学校参加数学建模培训课程。在培训完成后,他找到李一帆与其组队。最后,他们组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员詹佳磊本来在大家每次讨论中军事内容时一言不发。现在,他变成了一个军事迷,时常为大家介绍各种武器装备。

学员尤贺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现在看到同学们侃侃而谈时,他一改往日的羞涩,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

四年来,该学员队连续三年取得基础文化课程统考排名大学第一、且实现零挂科率的优异成绩,空军基础课程抽考高数第一名,在专业课上,得到教员们的一致好评。

荣誉是过去的总结。该队干部表示将始终引导教育学员树立“学习是使命、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的思想,时刻牢记当兵打仗的天职,增强学习紧迫感,让学员有效克服“本领恐慌”,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战斗本领。

在高标准严要求中提升自己

深夜,俱乐部的灯光亮着,学员何秉洋正在一点点调试他的机器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这项比赛,但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新手就降低要求。

找资料、写代码、改进调试......进度条一步步在增加。到了最后阶段的测试,机器人以三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规定的路线。

“总算完成了,这个成绩去比赛应该不会太差。”组员们长舒一口气。

“我们还能让它变地更快,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极致。”何秉洋一点点寻找可以提高的地方,一直到去参赛前的半个小时才停下。

“幸好当时提高了标准,否则我们就要与大奖失之交臂了。”在现场听到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消息后,全组的人都高兴的欢呼起来,丝毫不在意他们这三天只睡了不到6个小时。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样的标准意识,早已融入到学员队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在集合站队速度、内务卫生检查、人员动态管理等方面立起标准,一分钟内从六楼宿舍到楼下集合完毕;无论在哪,只要是队列行进,整齐的动作、嘹亮的歌声口号声已然成了标配;每天早上对宿舍、公共卫生区干净程度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进行公示并要求整改;每晚对今日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明日工作......这些早已养成习惯。“只有在平时高标准严要求,关键时刻才能拿得出、顶得上!”通过在抓长抓常上大下力气,该队多次在内务检查中受到表扬。

作为学员队骨干,程肖洋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担任班长到连长到副队长,程肖洋有着丰富的骨干经历,他深知如果自己都做不好,还怎么要求别人。每天早上出完操后,程肖洋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内务,并且被子、床单、内务柜物品摆放等质量都很高,多余的时间,他会积极主动的帮助其他人打扫宿舍和公区卫生;每当有公差勤务时,他都会主动地参加,进行统筹分工时,他就会想着怎么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情,来保证任务高效的完成。每到周末,在其他人休息时,他仍在学习室读一些红色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或者学一些竞赛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高标准的要求自己,程肖洋学训成绩均位于全队前列,他的这些行为深深感染着其他学员。

“训练就是要在极限的边缘不断突破自我。”这是学员汲耿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次训练他都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来到训练场给自己加练,训练结束后力竭已是常态,但看到自己的体能在提高,汲耿生眼中满是兴奋。厚积薄发,在校运会中他夺得男子组跳远单项第一名。站在领奖台上,汲耿生开心的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

个个冲优秀,人人争第一。在这支学员队,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股冲劲,队内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在这种氛围下,使得学员们自发自觉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挑战自我、补足短板。队内的荣誉长廊上,布满了学员成长的足迹。越是冲锋在前,阻力越大,不过学员汲耿生表示:“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披风斩浪的感觉。”

一人行速,众人行远

“三公里总是差一点,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联考了,我该怎么办?。”学员祝怡安满脸愁容。

像祝怡安一样体能不行的还有几个人,为了帮助他们提升成绩,队里专门选出体能尖子成立“攻坚小组”,进行一对一训练,为他们量身定制计划。每次训练,小组成员都会陪他们一起练。

看到大家都在刻苦训练想为队里的联考成绩增光添彩,祝怡安想着自己不能拖队伍后腿,于是他打算在每次晚上点完名后独自去操场加练,刚去的第一天,他就见到了他的训练“小教员”易宇翔,易宇翔只是跟他说了一句话:“来,我们一起。”就这样,易宇翔陪着祝怡安跑了一个多月。

在联考那天,祝怡安一边跑一边为大家加油鼓劲,队伍里的人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晚上在操场看见陪我训练的同学,我一下子就动力满满了,在这种“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下,我没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努力一下子。”祝怡安的脸上满是骄傲。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队内组建了许多兴趣小组,在周末休息时间,学员们都会坐在一起交流,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他们也找了新的成长路径,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多。

“队里最近要举办一个晚会,我想着我们一起为我们队制作一个视频,大家觉得怎么样?”在一次周末兴趣交流中学员乔金阳向同组的成员提议。

“我负责文案编写”、“我负责拍摄工作”、“我负责视频剪辑”、“我负责配音”......大家纷纷响应。

“在进行完分工之后,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写出一个好的视频脚本?”作为总策划的乔金阳陷入了沉思。

乔金阳开始上网学习怎么写视频脚本并结合平时在队内的所见所感,经过几天昼夜连轴苦战,终于把脚本赶了出来。

脚本完成后,大家又对脚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大家建议的基础上,乔金阳再次对脚本进行了修改,改了之后,又拿给大家看,看完又改,就这样仅仅在3天时间内,这篇脚本就经过了20多次的修改,最终确定下来。

在有一个好的脚本情况下,接下来便是拍摄和后期工作。在拍摄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们携带着沉重的设备,穿梭在不同的场所,精细化调整相机的参数,来确保每一个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的准确;在后期制作过程,小组成员们连续数天对着电脑屏幕,细致地打磨每一帧画面,反复选取调整音乐,确保音乐与画面精准同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视频在晚会上成功地播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次视频制作,本来只是擅长写文案的我,现在也学会了拍摄技巧和视频的后期制作。”小组成员谭仕钺说道,其他成员也有同样的感受。

经过这次配合后,该兴趣小组成员在一次次相互学习中越走越远。小组成员先后在中国青年网、中国军号、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发布视频和文章。

“谢谢你,侯晓宇,在我生病时一直照顾我”“对不起,阮千彪,上次是我冲动了”“队长、教导,你们辛苦了”“2024,要和兄弟们一起加油努力”......这是队里开展“匿名暖心墙”活动后,学员们写下的话语。一张张没有署名的便利贴,记录学员们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话,这些话解开了许多学员心里的疙瘩、给了他们前进的力量。学员们在相互鼓励中成长进去,温情在队内弥漫,这大概就是整个队伍能够一直保持干劲向前冲的秘诀之一。

自2020年9月以来,该学员队共有110人次被表彰为“四有”优秀学员,140人次荣获嘉奖,3人荣立个人三等功。在2023年大学阅兵活动,被评为“优胜方队”,2024年1月,学员队荣立集体三等功,2024年5月,该学员队团支部被大学表彰为“先进团组织”。积厚成势,再启新程,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奋斗、锤炼自身本领,以青春为火、自身为引,在强国强军事业中发光发热。(吴  曦 曹明松 宋科辰 高梓洋 邵帅 张禄浩 郝鑫杰 汪培烁)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