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一困”连着“暖阳”。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基本民政服务为主线、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困”特殊群体,搭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党组织资源为补充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让老有所养、小有所育、困有所扶,稳稳托起居民幸福生活。
聚焦“老有所养” 托起幸福“夕阳红”
金鸡湖街道始终把服务老年群体作为重点工作,通过网格员定期入户探访,重点关注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身体状况,及时更新老年群体服务底册,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助老、健康助老、生活助老等针对性服务,让独居老人“时时有人护、事事有人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慰问困难老人,把党组织的关心关爱传递到老年人心中,让“老有所爱”成为老年人的幸福底色。
考虑到老年人就医需求量大,去医院行动不便的情况,街道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引入园区首个医疗站,配备3人专业护理团队,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测、健康咨询、远程配药等服务,着力解决辖区老人就诊、配药等急难愁盼问题,让“老有所医”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底色。
为了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金鸡湖街道一方面通过推进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智多星”助力社区银发老人接轨“智慧生活”研究和苏州市老年教育赋能项目——“我来教您用手机”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以街道老年大学为基础,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为补充的老年教育网络,以民众联络所为阵地,组建优秀教师团队,采用线上线下并举等办法,设置身心健康类、艺术修养类等类别课程,开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和乐趣,让“老有所乐”成为老年人的快乐底色。
聚焦“小有所育” 用心呵护“花骨朵”
街道坚持精细服务理念,提升服务价值,深入打造 “1+N”家庭教育指导分中心的品牌影响力,发挥“智”力和资源优势,为辖区内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家庭指导建议,帮助更多家庭共享家庭教育专业服务。为了进一步推进校社合作,把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送到居民的家门口,街道家庭教育指导分中心整合了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资源,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微沙龙、微讲座,共同构建优质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满足家庭教育需求,共促家庭教育发展。
金鸡湖街道不断推进与辖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加强促进教育项目持续发展、合作共赢。一方面以社区为主体,推进其与辖区内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中小学、特殊学校合作共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丰富教育活动项目,提升活动吸引力。另一方面以街道为主体,与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合作打造苏州市游学项目品牌“阅行金鸡湖”,以亲子阅读为主旨,多家辖区特色书店为阅读阵地,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看、听、做、写” 四个环节的阅读打卡之旅,创造亲子互动空间,以教育活动优化家庭关系,营造良好风。
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暴力等行为,加强学生法治意识、自护能力,金鸡湖街道以“4.8”司法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五一劳动法宣传、民法典宣传月、“法治夏令营”、“法治冬令营”等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普法活动。
聚焦“困有所扶” 织密民生“保障网”
金鸡湖街道紧密围绕慈善事业的核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的慈善理念,着力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慈善工作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慈善工作的开展,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了街道慈善分会,全面覆盖57个社区设立了“社区慈善基金”,使慈善工作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形成上下联动抓宣传、募善款、施救助的机制。
社会救助是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街道慈善分会聚焦居民需求,着力解决群众的小微急难愁盼、社区环境改善、困难人群救助等问题,并同时面向公众公开慈善项目,增加慈善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街道慈善分会勇于创新,积极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承担起“资源链接者”角色,拓展了企事业单位、周边商铺餐饮企业、物业等捐款群体,广泛发动全民参与,用心、用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烦心事”。
下一步,金鸡湖街道将根据“一老一小一困”现实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面提升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以实打实的暖心举措托起“一老一小一困”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