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向战而行 为战练兵 ——山东总队机动支队参加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回眸

时间:2025-01-10 16:22:41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山东总队机动支队所有官兵都沉浸在欣喜氛围中,长达304天的备战达标之路终于在汗水浇灌下开花结果——支队再度被评为“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达标“三连冠”(2018、2021、2024)目标达成,新时代强军考卷上新添浓墨一笔。这一笔遒劲坚定,蕴含着基因般深刻的力量,推动支队从精武、精进向精锐之师迈进。

开局之路,精武为径

年初以来,支队紧跟总队党委要求,以达标任务为牵引,以基础训练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实战化训练为主线,在聚焦中心、提高站位的身体力行中稳步开局。

党委班子一路深入探索年度抓训思路,刚性落实每月议训制度,一来根据宏观分析和微观查摆,及时加固薄弱环节;二来适时关闸分流,将倾向性问题作为议训重点,制定“重难点大循环训练推进表”,在“全面分析形势、全盘谋划工作、全时掌握动态、全程指导推进”中潜心铸魂,全力巩固了大项任务交织叠加情况下“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抓不好练兵备战的班子不是合格的班子”成了他们自我鞭策的口头禅、凝心聚魂的风向标。

在全员施训的基础上,首长机关区分部门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两个层次,分组组织、小班教学,因人施策、精准“扶贫”。基层大中队锚定重点人群,对不合格人员成立补差训练队,集中定期强训;抓实公勤人员“五大技术”训练,细化周表内容、按“专业、职责”分类实施,着力让基础薄弱群体变得托底可靠。

按照“消灭不及格、提升优良率、尖子创纪录”思路,大中队研究探索“个性化”训练计划、“套餐式”组训方法和“浮动式”训练指标,期间,总队5次现地指导,解决难点重点工作。靶向解决了“年年都上一年级”的问题,循序渐进打牢体能基础。

业务股室随机开展普查、抽查、自查、互查,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将军事训练成绩作为评先争优、晋职晋衔、立功受奖的刚性原则、硬性指标,“训练有为、训练有功、训练有位”的“精武”共识被牢固建立。

变局之盘,精进为舵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三年一试炼意味着新课目、新考法、新挑战,支队创新招法应对变局,稳操“精进”舵盘。

“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教练员是高效提升训练水平的制胜法宝。”支队一改以往班排训练“各自为战”的老习惯,果断打破编制界线、整合优势资源,选聘各课目1名首席教练员和3名辅助教练员,采取示范引路、短期培训、全面普训、考核验收、阶段推进的方法,以“首席教练员大课控进度,基层教练员分步训抓质量,助理教练员补位教、辅助练”的专长化任教模式,有效解决训练对象“一刀切”、训练时间“一条线”、训练内容“一锅煮”的问题,堵住漏水口,网住“后进鱼”。

为打破传统训练“三板斧”的桎梏,军事讲堂走进学习室、训练场,军地20多名军事专家针对军事历史、理论、科技等多领域授课,训练瓶颈迅速破解,指挥技能、军事体育、射击、喷火、通信等课目有了长足进步;深化运用“兵棋”对战平台、模拟对抗系统、仿真战术系统、刺杀模拟对抗系统,建全电子教材、大纲、教案和音像教材、“两例两法”库;推动智慧靶场建设,依托“科技+”、“网络+”手段,有效激发官兵训练的主观能动性。

破局之机,精锐为锋

从开训动员令起之日,到达标考核断金之时,304天的磨戟砺锋一日不曾停歇。为消解“长途跋涉”中精神、身体双重疲沓,支队巧用载体,协同破局。

活用政治工作“八个到现场”,结合比武演训召开表彰大会、凯旋仪式,激励“胜战向往”;常态开展“夺红旗”“破纪录”“当标兵”活动,定期挂名“龙虎榜”,记录风采做成视频,让典型尖子上讲台、进橱窗、上大屏,激发“荣誉意识”,官兵争当尖子,争创佳绩的氛围日益浓厚。

特战队员张辉右肩积液,手榴弹投掷课目成了他的“大难点”,为了不拖后腿,他苦练左手投弹。白天重复投掷动作,晚上加练基础力量。当吃饭时端碗的左手逐渐从发抖到平稳,他的成绩终达到优秀水平。

一级上士刘晓彬被委任负责军需物资苫盖课目,三天三夜的夜以继日,他研究出三种方法,又一度推翻重来,通过无数次试验自我加压,不断升级标准,中队最终以98的高分取得优秀。中队的同志们都说“这是他苦心钻研浇灌出的光荣花!”

“队长,我做到了,我没给咱支队丢人!”一名列兵下杠那一刻声嘶力竭地喊道。他曾一度因成绩不合格被剔除达标参考名单,收拾好失落的心情,他告诉自己,三年一次的达标考核,他一定要参加,既是为支队达标贡献一份力量,也是为了这段军旅人生不留遗憾。考核当天,18个引体向上,那是他突破生理和心理极限写下的答卷。

从轻伤不下火线的顽强坚守,到下肢不行练上肢的咬牙坚持;从炎夏酷暑的浑身湿透,到寒风刺骨的逆风奔跑;从5:30在黑暗中奔向那第一抹艳丽的朝阳,到深夜12点在学习室画图,在驾驶位练技,在岗哨上回忆反思,在面对天花板时不断脑海复盘、夜不能寐……“达标不必在我,达标必定有我”,是支队全体官兵口中最简单却最有力的宣言。(曲安东  陈飞  贾东慧)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