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从“通信桥”到“生态链”:山东移动擘画黄河治理新图景

时间:2025-05-09 15:58:2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九曲黄河,奔腾入海。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始终牵动人心。近年来,山东移动以5G技术为“通信桥”,以数智赋能为“生态链”,在齐鲁大地上书写了一幅从传统网络基建到智慧生态治理的转型画卷。从筑牢通信网络底座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山东移动以创新技术破解治理难题,以责任担当守护黄河安澜,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筑基:从滩涂到云端,5G“通信桥”跨越治理鸿沟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难点之一,在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山东移动直面滩涂、湿地、无人岛等施工难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为黄河治理架起一座数字化“通信桥”。

在黄河三角洲,滩涂松软、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传统基站建设难以推进。山东移动创新提出“船坞基站”方案,将基站建在浮动平台上,并采用“跨河光缆+5G 700M+CPE”技术,铺设30公里光缆,实现传输业务双路由保护。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信号覆盖问题,更开创了远距离高清视频回传新模式,为生态监测提供了稳定网络支撑。

在黄河防汛中,山东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农村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平台”,推进从“人防”到“智防”的跨越。通过5G+AI技术,山东移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河道水位、闸口状态,并利用无线广播隔空喊话危险行为。在菏泽鄄城,山东移动与当地水务局携手打造“农村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平台”可以帮助掌握水位“第一手信息”,为引黄灌溉和防洪调度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在东营利津,20处5G视频监控设备实时回传河道信息,为防汛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防洪响应时间缩短50%。通过智慧治水,让黄河“血脉”更畅通

赋能:数智技术织密“生态链”,守护生命共同体

从单一的通信服务到多元化的生态治理,山东移动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纽带,串联起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等环节,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在德州,山东移动助力当地政府打造“水资源智能管护系统”,深度落实节水控水任务,新建166处河闸自动化模块,高效、便捷、准确解决水资源调度难题,实现水资源调度“一键管控”,节水效率提升30%,不断推动黄河“智”理迈出坚实步伐。

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的“育儿窝”。过去,保护区依赖人工观测,效率低且数据滞后。山东移动联合科研机构推出“5G+VR生态监测平台”,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实时追踪白鹳种群分布、繁殖动态,并建立鸟类大数据库。2022年以来,保护区累计监测到东方白鹳3198只,种群数量增长超20%。

近年来,东营市加快实施了广利河、溢洪河、东营河等河流及内水系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清淤、绿化、建设湿地公园等方式,恢复了河道和湿地的生态功能。在东营市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期间,山东移动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湿地模型,模拟水文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辅助科学规划栖息地布局。同时,通过5G专网实时监测湿地水质、土壤墒情等指标,推动修复效率提升40%。

共生:从生态保护到乡村振兴,释放“绿色经济”潜能

山东移动的生态治理实践,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形成生态保护、绿色产业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淄博高青县,山东移动打造“农机云平台”,整合农机资源,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通过5G+智慧灌溉系统,百亩农田灌溉成本从万元降至6000元,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如高青西红柿、花沟蜜桃实现品牌化营销,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5%,成功实现通过科技助力,让滩区土地“生金”    在黄河入海口,山东移动与文旅部门合作开发“5G+VR观景平台”,游客可远程观赏“黄蓝交汇”奇观。超然楼、大明湖等网红打卡地依托移动5G网络实现客流智能调度,通过加强文旅融合,用数字技术点亮“黄河名片”。2025年“五一”假期,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61.6万人次,同比增长8.2%;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8.3%。

山东移动布局黄河流域数据中心节点,为沿线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用算力网络支撑低碳转型。在日照,绿茶产业依托茶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数字化,年产值提升25%,碳排放减少10%。

从“通信桥”到“生态链”,山东移动以技术革新破解治理难题,以责任担当守护黄河安澜。这条奔涌的“母亲河”,正因数字技术的注入焕发新生——水更清、鸟更多、产业更兴、人民更富。在这幅“人水和谐”的新图景中,山东移动通过不断努力,正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引擎”。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