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涵养党员信念、优化作风能力、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任务,“红色研学”以其兼容历史文化场域和沉浸体验式教育的独特模式,成为提升党员素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提供强大动能。
创新学习模式,让党员教育更有“吸引力”。《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员教育培训贵在守恒守常,重在创新出新。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党员教育中,要聚力精准滴灌,创新优化“红色研学”学习教育模式,立足教育实际全面整合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建设“有旧址可观、有文物可看、有史实可讲、有事迹可说”的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群,建立健全研学转化服务体系,使党员干部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与革命先烈同频对话,真正身临其境、触及思想,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比如山东临沂景区推出的“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体验,通过实景演绎等方式将革命历史事件、革命精神和爱国教育具象化、生动化,让党员群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冲锋中,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坚定信念,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
厚植人民情怀,让党员教育更具“实践力”。开展党员教育,要着力深耕“红色研学”教育内容,摒弃“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以多种方式深化教育成效,以实践导向推动学习教育惠及民生。各级党组织要聚焦提升学习实效,深挖细盘红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用好用活革命旧址、陈列馆等红色阵地,因地制宜将其有机转化为“红色课堂”,健全研学课程体系,改进“实践化”教学方法,完善“模块式”教学管理,优化“菜单式”教学组课,推动形成包含历史情景、专题宣讲、现场研讨、亲身体验等多角度结合且各具特色的课程,让党员教育“活”起来。要结合“红色研学”开展实践检学,既要讲好红色教育“小故事”,通过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历史细节,以小见大,触动心灵;也要结合工作实际,鼓励党员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在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践行革命传统、服务民生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本领,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深耕基层沃土,让党员教育更增“发展力”。党员教育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铸魂工程”,是筑牢党员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和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各级党组织开展“红色研学”党员教育,要注重情感共鸣和精神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洗礼,在情感共鸣中激发奋斗力量,要带着问题“研”、谋定发展“学”,在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参与情景体验等活动中不断锤炼党性党心,在以史鉴今的经验思辨和案例解析研讨中,深思事业发展的“施工图”,细悟破难除困的“良医方”,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实现以教检学、以学提干、以干促发展。要注重实践体验,避免“纸上谈兵”,通过重走长征路、参与红色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实际行动中锤炼意志;通过开展主题辩论、心得分享等活动,促进党员思想碰撞;结合劳动实践教育、军事训练等方式,让党员教育内容和红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让研学教育“实”起来,推动党员教育真正成为一堂“走心”的思政课,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作者:陈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