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打造交通可持续燃料产业策源地

时间:2025-07-01 17:05:43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秉持“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发挥低碳和能源电力规划智库优势,整合高端设计能力与强大国内外资源,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以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油为主要可持续燃料,构建多能互补的低碳交通燃料生产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交通可持续燃料产业策源地助力世界能源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前瞻开展可持续燃料总体规划研究和布局

近年来,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积极推动下,全球航运业、航空业加速低碳发展上海港、舟山港、广州港等国际航运枢纽正在加快建设绿色船舶燃料加注能力和供应链,我国东北地区凭借“生物质资源丰富、风光资源优越、临近出海港口”等综合优势,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可持续燃料生产基地。

基于此,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前瞻性提出了“北醇南运、北氨南运”可持续燃料跨区域调配重大工程

——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在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的东北地区推动建设百万吨级可持续燃料生产基地,构建一条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北醇/氨南运”可持续燃料大通道。

——在锦州港、大连港打造百万吨级可持续燃料转运基地;同步推动建设辽宁港到上海港的可持续燃料运输航线。

——支撑上海港、舟山港等建设全球领先的区域性绿色燃料加注中心,保障通往欧洲和北美的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同时将部分富裕的可持续燃料出口到日、韩、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引领全球航运绿色发展。

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持续燃料系统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的科学家团队直面可持续燃料产业链关键技术挑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综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可持续燃料系统解决方案”。

——在原料端,统筹布局陆地和海上风光等新能源制绿氢,优先采用以农林秸秆为主的生物质原料,同步发展直接空气捕捉等不依赖生物质原料的新兴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电-制氢-绿色柔性化工”多路径转化技术,绿电、绿氢、绿氨、绿碳成为交通领域可持续燃料的基础

——在生产端,通过柔性合成氨技术将绿氢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合成绿氨;通过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技术、费托合成技术,生产绿色甲醇和绿色航油。

——在需求端,积极推动与船东、航司等需求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常态化合作机制,为航运、航空领域提供个性化脱碳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中电工程将结合在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重点攻关布局绿色耦合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绿色航油等电转液(PTL)先进技术,致力于为航运业、航空业实现绿色转型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加快打造交通可持续燃料产业策源地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持续加大“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油”项目的投资开发与技术集成力度致力于打通绿色电力转化制备低碳交通燃料全链条,打造交通可持续燃料产业策源地

在吉林松原,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一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即将投入运营。作为全球最大体量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96亿元,规划分期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及8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中电工程总承包建设的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8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2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和2万吨/年绿色甲醇装置。该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在黑龙江双鸭山中电工程投资建设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航油示范工程,总体规划建设30万吨/年绿色航油和20万吨/年绿色甲醇装置,总投资208亿元。一期工程建设10万吨/年绿色航油,总投资约60亿元。一期工程于2024年10月开工,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作为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工程,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4亿元,年利用秸秆原料90万吨,实现年碳减排25万吨。双鸭山项目应用了多储能方式的友好型离网技术、电-氢-碳高效耦合成套技术、费托合成航煤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对解决秸秆高值化利用、风光新能源非电网规模化消纳、可持续航空燃料长期安全供应等难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在辽宁康平,沈阳市风光制氢融合生物质绿色醇油示范项目一期1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30万吨绿色航煤和10万吨绿氨项目,总投资约320亿元。项目一期建设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总投资约27亿元,年收集生物质秸秆36万吨,预计2027年6月建成。中电工程致力将沈阳项目打造成为绿色船燃标杆项目,积极探索以沈阳规模化绿色氢基燃料开发为支点,协同支撑辽沪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打造“产运储加用”一体化交通强国试点示范。

通过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开展多方向关键技术研究,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形成了涵盖产业策划-能源电力规划-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建设运营-产品销售-可持续认证全链条的交通可持续燃料解决方案已形成100余项可持续燃料领域的论文、专利、标准及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日臻完善交通可持续燃料“中国方案”。

作为交通与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和践行者,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将始终锚定目标,持续推进交通与能源领域的技术革新与深度融合,提交中电答卷,展现中电之为。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