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言耕太行 农语盈乡”: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 赴阜平县八一希望小学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22 17:33:24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青年网保定7月20日电(通讯员 张明瑶 杨胜勇)7月5日至9日,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团队前往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八一希望小学开展教育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足农业高校背景,开设农业科普小课堂;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在设计英语教学课程时采用情景问答、实物教学、多感官实践等方式,激发孩子们英语学习兴趣;小学毗邻晋察冀边区纪念馆,团队扎根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助力孩子们用英语介绍晋察冀边区革命历史。团队从外语,农业,红色教育三个维度上达到对阜平县城南庄八一希望小学立体教育帮扶的目标。

7月5日至9日,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团队赴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八一希望小学,围绕“外语+农业+红色教育”融合路径,开展以“语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教育帮扶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涵盖英语支教、农业科普宣讲、红色双语讲解员培训及普通话推广调研等内容,旨在以“外语搭桥、红色铸魂、科普赋能”的立体帮扶模式,把河北农业大学外语与农科优势精准注入阜平乡村教育一线,为阜平乡村振兴培育带不走的语言人才与知农情怀。河北农业大学校长赵建军专程前往实践地看望慰问师生,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指导。

深耕教育帮扶:语言课堂点亮乡村学子梦想

在英语支教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创新采用“游戏互动+情景对话”的教学模式,围绕“家乡风物”主题设计课程,辅以阜平当地特产教具,引导小学生用英语讲述本土文化。在进行提问时,大学生志愿者会在一个小学生作答后,让另一个小学生对答案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提高了课堂互动参与度,让外语教学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大学生志愿者每周还对4位国防长廊的小讲解员进行模拟正式讲解的情景训练,引导并鼓励小讲解员在小组的氛围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本学期训练结束时,一位三年级的小讲解员开心地分享道:“我已经可以和五年级的大姐姐们一样用英语介绍国防知识了!”

从最初的羞涩不敢开口,到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自我介绍、介绍学校历史和国防知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志愿者倍感欣慰。总会有学生在课前兴奋地冲到备课的志愿者身边,把小贴纸、小糖果塞进志愿者的手里再迅速跑开;又会在下课时涨红脸围在教室门口,拉住志愿者的衣角,轻声问:“大姐姐,你下次还会来我们学校吗?”,他们乌黑明亮的双眸里满是对这一次见面的不舍和下一次课程的期待。八一希望小学校长高娟娟表示:“支教活动将我校英语教学从三年级提前至一年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赵建军在观摩课堂时指出,“语言+乡土”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增强了文化自信。支教活动范围覆盖一至六年级,累计服务学生超过1000人次,讲授课程72课时,通过打造沉浸式课堂架起知识与乡土的桥梁。

据悉,此次支教是外国语学院“言耕太行”志愿团队今年第7次线下活动。团队还通过线上平台每周开展辅导,并建立大学生团支部与小学班级结对机制,形成“线上+线下”长效帮扶模式,有效弥补了乡村英语师资不足的短板

厚植知农情怀:农业科普课堂播撒科学种子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学校农科优势,志愿者收集本校农业相关素材作为实物教具,制作生动有趣、互动感强的课件内容,根据二、三年级小学生该阶段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每堂课结合阜平玉米、小麦等种植特色开展知识科普,并设有20分钟的活动环节,累计开设“理论+实践”农业科普课堂12课时。

小学生们在志愿者指导下观察种子结构,了解作物生长全过程,熟练抢答农作物的名称,课堂氛围总能兼具专注与活力。在课程后半的实践环节,学生自己动手画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天气状况,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为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每次课程结束后,都有20多位学生在他们小小的心中悄然埋下“知农爱农”的种子,细流成河,星火燎原,每一粒小小的向农之种,终会在阜平开出朵朵振兴之花。赵建军强调,要持续通过“实践课+地头课”培育乡村振兴后备人才。高娟娟感慨:“这样的课程既拓展视野,更让科技兴农理念深入人心。”

传承红色基因:双语讲解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在晋察冀边区纪念馆,志愿者以“实践教学+成果输出”模式,开展“小小红色双语讲解员”培训,对13位纪念馆社团讲解员从发音技巧到叙事逻辑进行系统指导。自培训开展以来,已累计组织线下培训课程8场,培训时长超过15小时。

一名六年级学生用中英双语动情讲述马兰村抗日故事,当被问及初衷时,她坚定地说:“我想让世界听见家乡的红色历史。”团队还为八一希望小学培训英文校史讲解员。在训练过程中,为数个到访此地参观晋察冀边区纪念馆的旅游团、组织单位提供讲解服务,覆盖群体达500余人。这些小讲解员已经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进行校史讲解30余场,服务师生超1500人次。赵建军认为,双语传播红色文化既弘扬了革命精神,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国际化表达范式。

调研语言现状:精准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深入调研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为后续语言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活动将专业学习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探索出“外语+农业+红色教育”的特色路径。旨在以“普通话+红色旅游”双轮驱动,为阜平革命老区补齐语言短板、激活文旅经济,助力河北省“燕山—太行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外国语学院表示,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让教育资源真正下沉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张明瑶 杨胜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