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加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如何培养真正契合产业转型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核心驱动,通过“理实交融”的师资建设、“深度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和“教研反哺教学”的实践创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先后荣获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BIM数维设计建模三等奖、数字施工项目管理综合应用三等奖,在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夺得三等奖;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攀升,中建、中铁等大型建筑企业录用人数同比增长30%;专业教师团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主持市厅级教科研项目2项、校级课题4项……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是专业实力的体现,更是“双师型”团队深耕教学的生动见证。
双师领航:“理论+实战”双轮驱动的师资矩阵
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坚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抓手,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目前7名专任教师中,拥有讲师6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2人、一级造价师1人、二级建造师2人、工程师5人,多元复合的资质背景成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保障。超过半数教师具备五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真正实现“持双证、懂实战、善教学”的“双师型”功能定位,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根基。
产教融合:构建“教学—实践—就业”育人闭环
面对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趋势,教研室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与四川中旭易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将企业真实案例、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引进三维建模、BIM技术应用等业务场景,实施“项目贯穿、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真题真做”深入企业实际工程环节,有效掌握BIM、装配式施工等行业前沿技术应用,实现从“教室”到“企业”的场景无缝衔接。在指导学生参与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时,教师能够同时把握“理论可行性”与“实践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多项高水平赛事中脱颖而出。
这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更构建了“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育人闭环,显著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教研反哺:以科研赋能教学提质
团队始终坚持“教研相长、服务教学”,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前沿,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近年来,团队主持、参与市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项、校级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教师持续参与“建筑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强化营”“国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深化对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施工等方向的掌握,并熟练运用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教学工具,推动课堂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迭代。
在竞赛育人方面,团队指导学生在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尤其是在2024年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中,与全国430余所院校、2800余支团队同台竞技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专业教学质量的过硬实力。
从教室的课堂到真实项目现场,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持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学生架起了理论连接实践的桥梁。面对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新趋势,团队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推动能力进阶,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努力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输送高技能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