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灵兰医派三代传人伊广谦:捐赠史料带徒传技,不让学派成“绝学”

时间:2025-09-18 10:21:4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日前,《中国科技术语》2025年第5期出版,刊发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传统医药编写组委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负责人王春旺的文章《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术语规范表述探析》。该文系统剖析了当前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术语使用中存在的模糊与混淆现象,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化表述建议,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术语支撑各地正在加快对散存民间的中医药古籍文献进行抢救性保护。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动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鼓励“活态传承”。灵兰医派第三代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伊广谦教授积极响应,系统整理灵兰医派医案、医话和方药经验,并主动培养第四代传承人。

“学派传承是中医的重要形态,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伊广谦说。

据了解,灵兰医派是近代东北地区重要中医流派,由清末名医高愈明创立,以重视临床、教学和著书立说为特点。伊广谦早年受教于该派,后北上京师深造,成为名医余瀛鳌先生的硕士研究生,但仍始终不忘学派根基。

为了让中医药非遗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伊广谦教授一批记载辽宁灵兰医派创始人高愈明先生行医事迹与学术思想的珍贵史料捐赠给营口市档案史志管理中心。

“流派的价值不在于门户之见,而在于其独特临床思维和技术专长的传承。”伊广谦带徒不仅传方,更传递辨证思路与临证心法。他要求弟子既读经典又跟临床,既学古法也知新变。

此外,他还将珍藏多年的灵兰医派原始手稿、书籍捐赠给地方政府,为还原东北中医史提供关键材料。“这些材料不属于我个人,它们属于中医药事业。”

有评论指出,伊广谦的传承实践超越了一家一派的范畴,展现出现代中医人应有的历史责任与学术胸怀。在中医药迎来全面复兴的今天,流派传承不再是“冷门绝学”,而是构建中医药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