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让党员干部“政治体检”常态化‌

时间:2025-05-16 09:24:12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领,让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从党性锤炼到作风养成,从为民服务到担当作为,政治标准始终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政治体检”融入血脉、化为习惯、铸成自觉,在常扫“思想灰尘”、常清“行为杂质”中永葆生机活力,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中流砥柱。

紧扣责任担当,用“实干标尺”量出政治本色。“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常态化“政治体检”,必须把实干担当作为核心指标,用行动诠释忠诚,用实绩书写答卷。扛不起责任、干不出实绩,再漂亮的“体检报告”也是空中楼阁。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笑脸作为最高褒奖,在修通一条路、解决一桩纠纷、办好一家养老院的具体事中检验初心纯度;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谋划发展,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拼劲攻坚克难,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治理的战场上淬炼筋骨;要对标先进找差距,跳出舒适区、勇闯深水区,在创新突破中展现“跟我上”的先锋姿态,在时代浪潮中挺立潮头、破浪前行。

突出服务效能,以“群众口碑”检验政治成色。“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常态化“政治体检”,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让服务成效成为最硬核的“体检指标”。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始终扎根于人民沃土,群众满意度是“政治体检”的晴雨表。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效,把“坐等上门”变为“主动敲门”,把“解释问题”转为“解决问题”,让“政治体检”接上地气、聚起人气。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听清家长里短的“弦外音”,读懂眉头紧锁的“潜台词”,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对群众诉求“秒回”,将“民意温度”转化为“服务精度”。

强化常态长效,靠“制度堤坝”筑牢政治底色。“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欲知平直,则必准绳。”常态化“政治体检”,必须用制度拧紧“发条”,让纪律约束成为“政治基因”。只有把定期体检变成时时查勘,才能避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要筑牢预警防线,通过谈心谈话、民主评议、述职考核等方式,让苗头倾向止于未萌。要筑牢监督防线,织密“八小时内”履职监督网,形成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家庭监督的立体防护。要筑牢整改防线,建立“问题清单”挂号销账、“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回头查看”动态跟踪机制,实现“政治体检”整改提升效果螺旋式上升,护航党员干部在规矩中成长、在约束下作为、在阳光下奔跑。(李川)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