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共青团成都文理学院委员会组织“文理青锋·忠州助农”社会公益实践队,奔赴重庆忠县开展为期5天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队以“青春赋能乡土,行动诠释担当”为宗旨,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基层服务、生态宣讲等多元形式,深入乡村一线淬炼成长,为乡土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理论学习强信念,思政引领明方向
实践队首日即开展“文理励行·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由带队教师杨一康主讲《沃野筑基·复兴之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课程从认知中国道路、把握时代命题、强化使命担当三个维度展开,运用详实数据和跨时代对比,阐释国家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成就,重点诠释农民首创精神的价值内核。杨老师结合队员们的城乡体验,激发乡土情怀与责任意识,引导青年将“知农爱农”内化为“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课后,队员们分组讨论深化理解,使理论学习成为实践行动的指南针。
田野研学求真知,产业赋能探新路
实践队深入忠州天子村葡萄园进行田野研学,将书本政策带入田间地头。队员们亲手触摸土地、观察作物生长,了解葡萄种植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市场销售情况,切身感受农业生产的艰辛与智慧。这一过程使“乡村振兴”从抽象文本转化为可感实践,帮助青年学子洞察产业痛点,探索创新路径。
社区服务显担当,生态保护护家园
实践队走进忠县临沿社区,开展“禁毒、防溺水宣传+环境清洁”志愿服务,通过设立宣传点、发放传单、案例讲解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居民防范意识。同时,在凤凰村开展生态保护实践:一支宣讲分队深入农家院落,用通俗语言宣讲白鹭的生态价值及保护意义;另一支护鸟分队清理林间垃圾,守护白鹭栖息地。队员们分工协作,默契配合,用青春汗水守护绿水青山。
农事体验悟艰辛,助农实践显真情
实践队深入江河村参与南瓜采摘农事体验,从理论到实践,亲身体验农业生产辛劳,理解乡村振兴迫切需求。随后在西山渡口开展助农搬运,队员们接力运送蔬菜,或两人抬筐或使用扁担,汗水浸透衣衫却未曾停歇,用实际行动助力菜农生计。这一过程让青年学子在躬身劳动中感悟民生温度,彰显服务乡村的真挚情怀。
文化寻根增底蕴,人文关怀暖民心
实践队踏入忠州博物馆,通过古籍文物聆听历史故事,记录时代印记,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历史精神的责任感。同时,深入西山渡口探访“渝忠客2180”水上航线,与菜农交流温情故事,如清晨互助、返程家常等,体悟这条“水上公交”作为长江温情纽带的民生意义。活动用脚步丈量民生,记录人间烟火。
青春赋能乡土,行动诠释担当
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成都文理学院青年学子将理论学习融入乡村沃土,专业知识付诸服务实践,通过扎实调研、真诚服务和创新探索,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他们在忠县一线淬炼成长,用实际行动为乡土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挺膺担当的昂扬风貌。正如全国三下乡活动所倡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这份奉献热忱必将延续,书写更动人的青春篇章。(杨一康、张瑞、漆思涵、伍家荣、郑茹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