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基层减负不能只有“减”没有“效”

时间:2024-06-17 15:07:0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时,对做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并非“一减了之”,既要做好减法,切实减轻负担;更要以“减”促“加”,重视工作实效提升,实现在减负中增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减量去重,有效利用资源。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数字时代,政务新媒体的应用本应助推基层减负迈向新台阶,但一些地方基层工作在政务数字化进程下却变味走样:工作群过多过滥,基层干部忙于“盯群”和“爬楼”;公众号关注者寥寥,“谁更新谁看”;表单数据多头开发、信息雷同,同样的数据需要上传多次……信息壁垒使过量、重复信息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要把基层干部从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需要把好信息脉搏,增强信息化建设,整合重复工作,打通各单位信息壁垒,促进数据共享和公开透明,推动基层工作“只填一张表”,提高工作协同性和信息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减痕减形,增加为民实效。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是基层工作的现状之一。将台账叠得厚厚的、内容做得光鲜亮丽或许能应付一时的检查,却忽略了基层工作的根本是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解难事。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必将与民心民意背道而驰。基层减负要减掉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和纸上谈兵,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上级部门要推动痕迹管理做好减法,只在关键处要求留痕,避免痕迹管理畸变为“痕迹主义”,让基层更多的人力物力集中到为民解忧。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在下车间、走田间、进房间的群众工作中自然留痕,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的温度,真真正正干出群众满意的业绩政绩。

减压卸负,提升工作效率。层层加码下基层干部手忙脚乱,超量、超纲、超载的工作量造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划清工作“责任田”,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加厚爱激励。明确干部工作职责,权力与责任相匹配才能让基层人员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增加干事热情和办事效率,干好“分内事”。同时积极挖掘基层干部优秀典型,以工作成绩论英雄,大力宣传,优先提拔,激励基层干部更好担当作为、真抓实干,让躺平式、侧卧式干部无所遁形。在基层形成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做好基层工作的格局,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实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减负工作不能只简单追求量的减少,而要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深入探究减什么才能有效。减去重复工作,杜绝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释放压力,真正做到减负不减动力,干劲足;减负不减要求,目标高;减负不减责任,担当强,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结合。(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委组织部 赵梓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