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西南财经大学青耘双黔实践队走进新民村:培训赋能添活力,访谈问计促振兴

时间:2025-09-02 10:15:3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青石板路串起的院落里飘着榨菜香,七月的重庆黔江黄溪镇新民村,一场场带着“新法子”的培训与访谈正悄然改写着乡村的发展轨迹。从国际贸易的“出海经”到直播带货的“新门道”,从普通话的“沟通桥”到田间地头的“真心话”,这场扎根泥土的基层实践,正为新民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01科普赋能:把“新学问”种进乡土里

国际贸易板块:打开山货“出海窗”

“东南亚客户爱低盐款,包装上得印‘零添加’认证!”会议室里,实践队成员指着新民村榨菜出海计划的方案,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干货”。从跨境电商平台规则到出口报关流程,从“涪陵榨菜出口俄罗斯及日韩国家”的案例到新民村黄十娘榨菜的品质优势,村民们的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关键词”。“以前只敢卖给镇上批发商,现在知道还能发往越南、马来西亚!”村民王大哥的话里藏不住兴奋,榨菜厂里,刚摘的青菜头带着晨露,仿佛已嗅到了“国际味”。

直播带货板块:让老手艺“上云端”

直播带货作为当下热门的销售模式,为新民村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思路。讲座从直播带货的兴起与发展切入,用详实的案例举一反三地分析了黄十娘榨菜的直播卖点以及可行性。许多村民在讲座后跃跃欲试,准备开启自己的直播带货之旅,为新民村的榨菜打开新的销售渠道。

普通话板块:架起沟通“连心桥”

“‘榨菜’要说zhà cài,不是zà cài哟!”普通话推广板块中,实践队成员正用“榨菜怎么卖”“订单多少斤”等贸易场景做对话练习。村民陈大爷跟着念“我家的榨菜要卖到上海去”,逗得大家笑起来。村民们渐渐明白:学好普通话,不仅能和外地客商顺畅谈生意,连孩子上网课、自己看农技视频都方便了。“以后和城里老板打电话,再也不怕人家听不懂咱的土话咯!”

02访谈问计:从“心里话”里找振兴路

村民的期待:想让山货走得更远

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深入了解他们对国际贸易的认知程度以及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实际需求。许多村民表示,虽然对国际贸易的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困惑,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村民们也表达了对新民村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期待,希望能够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咱的榨菜好吃,就是不知道咋卖上价。”走访中,不少村民掏出心里话。有人愁“快递费比菜贵”,有人盼“能学看外贸合同”,更多人盯着村口的榨菜厂说:“要是能像人家那样,一箱箱往国外运,日子肯定更红火。”这些带着泥土气的诉求,成了后续帮扶的“指南针”。

干部的盘算:破解产业“成长题”

“新民村有高产的榨菜,可产业链短、品牌弱是短板。”村支书翻着产业台账说,眼下最盼“三样东西”:能对接外贸的渠道、懂直播的本土人才、让年轻人愿意回来的产业环境。访谈笔记里,“建电商服务站”“培育直播带头人”的计划已初现雏形。

老板的蓝图:让老坛榨菜“闯世界”

对新民村榨菜厂黄老板的访谈中,详细了解了榨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黄老板表示,新民村的榨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但目前主要销售市场仍局限于国内部分地区。通过此次培训和访谈,他们认识到国际贸易和直播带货为榨菜产业带来的新机遇,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尝试开展榨菜的国际贸易和直播带货业务,进一步提升榨菜产业的经济效益。

结语:老坛酿新味,乡村焕新颜

当科普讲座结束,访谈的笔记记满,新民村的青石板路上,村民们讨论的不仅仅是“今年收多少榨菜”,还有“怎么发国际快递”“直播要说啥话术”。这场扎根乡土的赋能行动,就像老坛里的发酵工艺——时间酝酿着变化,而那些新学问、新想法,正悄悄让这片土地上的希望,愈发醇厚绵长。

乡村振兴的画卷里,新民村正用自己的方式落笔:以科普为笔,以民心为墨,在青山绿水间,写下属于自己的“振兴答案”。(通讯员 任子萱)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