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西南石油大学“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八闽大地

时间:2025-09-22 09:26:42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仲夏的闽山闽水,草木葱茏,生机盎然。7月,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冀承星火,闽记初心”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福建,从福州到宁德,从福安到厦门,在广袤田野、城市展厅、古厝街巷里,为青年学子、基层群众带来一场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大思政课”。

一馆一巷,读懂“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福州规划馆,巨幅沙盘前,实践队师生与社区党员、游客围成一圈,聆听讲解员回溯90年代《福州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当年‘3820’工程提出的‘东进南下、沿江向海’,今天已变成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的火热建设场景。”实践队员王馨雨边记录边感慨,“战略定力,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

移步三坊七巷,白墙黛瓦间,实践队把思政课堂搬进古厝。在冰心故居,福州文史专家为他们现场授课:“1991年,面对拆迁争议,一锤定音‘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在场青年纷纷用手机扫描古厝门楣上的二维码,聆听文物“开口说话”,感受文化传承与城市记忆的共生。

一山一乡,体悟“滴水穿石”的脱贫奇迹

雨后青山云雾缭绕,在宁德福安市下党乡,实践团来到“党群连心路”,把思政微课搬到田间地头。

“当年在这里留下了‘三进下党’的故事,也留下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嘱托。”下党乡老党员王光朝坐在葡萄架下,为青年们讲起30多年前的场景。如今,下党已蝶变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8万元。实践队员刘渝铃将自己录制的微视频上传,引来数万网友点赞:“这就是思政课最美的打开方式!”

一馆一城,感悟“敢闯敢试”的特区气魄

在“大厦之门”巨幅浮雕前,讲解员用一组组数据回溯厦门从“海岛小城”到“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跃升:1985年,《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首次提出“建设自由港”;今天,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13位,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超15亿元。

“当年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如今翔安隧道、翔安大桥让‘一岛一带多中心’变成现实。”实践队指导教师刘强现场布置“青年作业”:把厦门经验带回西部,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

青年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10天、4座城市、4场现场宣讲、2场直播互动,累计覆盖线上线下受众10余万人次。实践队还形成了2万字的《闽山闽水物华新》调研报告。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jpeg/20250920/56685d414b3a5ea3e9f60379b154c57f.jpg


“我们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闰从山表示,学院将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走进青年心里。(文/刘强、图/卓洪成)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